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什麽不如壹見

什麽不如壹見

百聞不如壹見(拼音: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是壹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該成語最早出自於《漢書·趙充國傳》。“百聞不如壹見”本義是聽到很多次也不如見到壹次(聞:聽見),表示親眼看到的遠比聽別人說的更為確切可靠。

引證解釋:

多次聽說還不及壹次看到。意即耳聞是虛,眼見為實。

《漢書·趙充國傳》:“百聞不如壹見,兵難隃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金史·陳規傳》:“規獨進曰:‘兵難遙度,百聞不如壹見。臣嘗任陜西官,近年又屢到陜西,兵將冗懦,恐不可用。未如聖料。’”

唐唐甄《潛書·審知》:“若用兵之道,非身在軍中,雖上智如隔障別色,故曰‘百聞不如壹見’。”

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喬石二位同誌是工業戰線上的大將,這回真是百聞不如壹見。”

成語解釋:

解釋聞:聽。聽到壹百次;也不如親眼見到壹次。指多聽不如親眼看到更可靠或印象更深刻。

出處東漢 班固《漢書 趙充國傳》:“百聞不如壹見,兵難逾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示例從前畫師所繪的獅子形,統是全身有毛,我觀現在這獅子並不是這麽樣子,所以百聞不如壹見。(《慈禧太後演義》第三十六回)。

近義詞耳聞不如目見、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反義詞道聽途說。

語法百聞不如壹見主謂式;作謂語;形容了解事物不如親自觀察為確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