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成語故事吞了。

成語故事吞了。

成語“囫圇吞棗”來源於中國的壹則古代寓言,具體出處是宋元武克勤的《藍巖錄》。

古時候,有個人聽說吃棗對身體有好處,就開始每天吃很多棗。他沒有削皮或清洗棗子,而是整個吞下去。這樣持續了壹段時間後,他並沒有因為吃棗而變得更健康。

後來這位朋友才知道,紅棗最好的吃法是先洗,再去皮,最後吃棗肉。於是他開始用正確的方法吃棗,結果他的身體真的變得健康了。這時他才意識到,吃棗不能囫圇吞棗,要講究方法和衛生。

這個故事流傳至今,成了壹個成語。它告訴人們,學習或做事不能只追求數量而忽視質量和效果。要深入思考和分析問題,理解事物的本質和深層含義。不然就像吃棗壹樣。雖然吃的很多,但是沒有得到應有的營養和效果。

吞下壹個日期,造壹個句子:

1,他看書經常囫圇吞棗,也不知道什麽意思。

2、不能吞棗,要小心。

3.我學習知識的時候,從來不會囫圇吞棗,而是會認真去理解。

4.他不理解老師的話,所以他壹下子讀完了。

5、看電視劇不能囫圇吞棗,但要了解每個角色的性格和背景。

6.他不想去想這個問題,而是吞下了別人的意見。

7.我們應該慢慢品味這本書,而不是狼吞虎咽。

8.學外語不能囫圇吞棗,要壹個字壹個字的理解。

9.他只是匆匆看了壹下報告,沒有仔細閱讀。

10,每壹個概念都要仔細理解,不能壹口吞下。

11.我們應該對新知識有深刻的理解,而不僅僅是囫圇吞棗。

12,他對這個計劃壹無所知,卻輕信了別人的建議。

13,不能光吞作業,每個問題都要認真思考。

14,他不想花時間去理解問題,只是忍氣吞聲。

15,雖然時間很緊,但是每壹份文件還是要仔細看,不能壹口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