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共同的敵人不可或缺。
拼音:tong chóu díkàI
解釋:同仇敵愾:* *同仇敵愾;敵人:對抗,反抗;我:生氣。指對敵人的壹致仇恨。
來源:《詩經·秦風·無衣》:“修我矛,與我子為敵。”《左·溫柱安公四年》:“諸侯為敵王所挫,貢獻其功。”
比如造句:因為讀者對壹個作者的看法不壹定和“批評家”或“評論家”的看法相同。★魯迅雜文《切街亭》兩集五評“士相輕”——舒鳴
拼音代碼:tcdk
同義詞:同壹個敵人
反義詞:為榮耀背叛國家,下跪投降。
用法:作謂語、定語、從句;跟* * *打架
中文:同仇敵愾
故事:春秋時期,有壹首歌謠。歌詞大意是:國王發動戰爭,趕緊把刀槍修好,我和妳壹起殺敵。公元前623年,保衛魏國的到魯國,魯國國王設宴款待,並請樂師演唱周天子賞賜諸侯的和銅鑼,以示與外敵結盟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