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步笑百步是不是成語
五十步笑百步是壹個成語。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講的是作戰時後退了五十步的人嘲笑後退了百步的人。《孟子梁惠王上》部分內容為: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寓意為:梁惠王對自己遷災民和運糧救災的“善政”很得意,然而在孟子看來,這只能說明他的做法比鄰國國君好壹點,因為這樣做只是補救的措施,並沒有從根本上使百姓富足起來。因此,魏國遠沒有像梁惠王以為的那樣好,能夠吸引別國的百姓蜂擁而至。梁惠王認為自己比其他國君更好,這樣的認識和梁惠王自己所否定的五十步笑百步是很相似的。作戰時,後退了五十步的人嘲笑後退了壹百步的人,雖然數量不同、程度不同,但實質是壹樣的,都是逃跑。這則成語也諷刺了壹種現象:某些人在對別人的痛疽潰瘍諷怨呵責的時候,卻對自己的毛病視若無睹,毫無覺悟,用“五十步笑百步”的做法為自己掩飾有時候我們看到的只是令人眼花繚亂的事物表象,而藏在表象之後決定著事物本質的屬性,往往容易被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