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禮字,中間壹個分開了的成語是分庭抗禮。
詞匯:分庭抗禮
拼音:fēn tíng kàng lǐ
釋義:庭:庭院;抗禮:平等行禮。原指賓主相見,分站在庭的兩邊,相對行禮。現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對等的關系。
出處:《莊子·漁父》:“萬乖之主;千乖之君;見天子未嘗不分庭伉禮;夫子猶有倨敖之容。”
:造句:
1、他自立門戶,與老師分庭抗禮。
2、唐代雖有不少著名詩人,但恐怕只有杜甫能和李白分庭抗禮吧!
3、他學了幾年的二胡,近來進步神速,已經能和師傅分庭抗禮了。
4、在雜文方面,沒有人可以與魯迅分庭抗禮。
5、他敢和我分庭抗禮,真是膽大妄為。
6、實際上,妖精聰明極了,完全有能力與巫師分庭抗禮。
7、戰國時代各國君主求才若渴,壹遇賢才,必是分庭抗禮,倍加禮遇。
8、經過壹年多的嚴格訓練,我終於能夠與上屆冠軍分庭抗禮,壹較長短。
9、在補教界裏,這兩家老字號長久以來壹直都是分庭抗禮,學生人數不相上下。
10、公主乃金枝玉葉,妾豈敢與公主分庭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