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壹覽無余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解釋:覽:看;余:剩余。意指壹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見了。形容視野廣闊,沒有阻礙,把事物或景象都看在眼裏,沒有遺漏。也指事物簡單,看得十分清楚,或建築物的結構沒有曲折變化,或環境視野空曠,或詩文內容平淡,沒有回味,不用說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也作“壹覽無遺”。
2、千巖萬壑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顧長康從會稽還, 人問山川之美。顧雲:‘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後用以形容峰巒與山谷極多。
3、才疏誌大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伯仁為人誌大而才短, 名重而識暗。”後以“才疏誌大”謂誌向大而才能小。
4、略見壹斑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門生輩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略見壹斑。'”
5、新亭對泣
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過江:晉湣帝建性四年(公元316年)劉曜攻陷長安,晉湣帝被俘。第二年,元帝繼位建康(今南京),建立東晉王朝。
2. 世說新語中有哪些成語1、身無長物:王恭從會稽回來,王大去看望他。見到座上有六尺長的竹席,便對王恭說:“妳從東邊來,本當有這種東西,可以拿壹張送給我。”王恭沒有答話。王大走後,王恭立刻把自己坐的那張竹席送了過去。王恭自己已經沒有其他竹席了,就坐在草墊上。後來王大聽說了這件事,很吃驚,對王恭說:“我本來認為妳有很多,所以才向妳索取的。”王恭回答說:“妳老人家不了解我,我做人從來不備多余的東西。”
2、小時了了:孔文舉十歲時,跟隨父親到了洛陽。當時李元禮有很高的名望,擔任司隸校尉,登門拜訪的人都要才智超群、有清高的名聲或是中表親戚,守門人才肯通報。孔文舉來到門前,對守門人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通報之後,進去入座。李元禮問道:“您跟我是什麽親戚啊?”回答說:“從前我的祖先孔仲尼同您的祖先李伯陽曾經有過師友之誼,這就是說,我們兩家世世代代是有友好往來的。”李元禮和賓客們聽後無不感到驚奇。太中大夫陳韙後來也到了,有人把孔文舉的話告訴了他。陳韙說:“小時候聰明伶俐的人,長大後未必也很好。”孔文舉說:“想來您小的時候,壹定是聰明伶俐的了。”陳韙大為狼狽。
3、難兄難弟:陳元方的兒子長文,有卓越的才能,同陳季方的兒子孝先,各自誇耀自己父親的功業德行,爭議相持不下,無法決斷,而去詢問陳太丘。太丘說:“論學識品行,元方季方各有所長,互為兄長,難以分出高下優劣啊!”
割席分坐:管寧和華歆又曾經同坐在壹張墊席上讀書,有乘坐官車的顯赫人物由門外經過,管寧讀書依舊,華歆則丟開書本出去觀看。管寧於是割斷墊席,分開座位,對華歆說:“您不是我誌趣相投的朋友。”
4、覆巢之下無完卵:孔融被拘捕時,全家裏裏外外的人都很恐慌。當時孔融的兒子大的只有九歲,小的只有八歲,兩人依舊在做琢釘的遊戲,沒有壹點兒驚懼的神色。孔融對派來的人說:“希望罪過只加在我本人身上,兩個孩子不知能否保全性命?”孩子們從容地對父親說:“您難道見過搗翻了的鳥窩中還有完整的鳥蛋嗎?”不久,也被拘捕了。
5、望梅止渴:魏武帝行軍時,錯過了水源,軍隊全都口渴難忍,於是他傳令說:“前面有壹片大梅林,梅子很多,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們聽後,口中都流出口水來,就是靠了這壹招才能走到前面有水源的地方。
6、楚囚相對:過江避難的官員,每逢天氣晴朗的日子,經常互相邀請來到新亭,坐在草地上飲酒會宴。周侯在席間嘆息說:“風景倒沒有什麽不同,只是山河國土起了變化!”在座的人相互對視,流下了眼淚。只有王丞相突然變了臉色說:“大家正當同心協力效忠朝廷,收復中原地區,哪至於像亡國囚徒似的相對哭泣呢!”
另外有“皮裏陽秋”“支遁買山”“期期艾艾”“鶴立雞群”等
3. 《世說新語》中的成語有哪些哀感中年 形容人到中年對親友離別的傷感情緒。
哀毀骨立 哀:悲哀;毀:損壞身體;骨立:形容極瘦,只剩下骨架。舊時形容在父母喪中因過度悲傷而瘦得只剩壹把骨頭。
哀梨蒸食 將哀梨蒸著吃。比喻不識貨。
糊裏糊塗地糟蹋好東西。 安國寧家 指治理國家。
拔新領異 指創立新意,提出獨特的見解。 把臂入林 把:指挽著;林:山林。
互挽手臂,表示親熱。舊指相偕歸隱。
百感交集 感:感想;交:同時發生。各種感觸交織在壹起。
形容感觸很多,心情復雜。 標同伐異 幫助意見相同的人,排斥意見不同的人。
標新立異 標:提出,寫明;異:不同的,特別的。提出新奇的主張,表示與眾不同。
別無長物 長物:多余的東西。除壹身之外再沒有多余的東西。
原指生活儉樸。現形容貧窮。
冰清玉潤 象冰壹樣晶瑩,如玉壹般潤澤。原指晉樂廣衛玠翁婿倆操行潔白。
後常比喻人的品格高潔。 不舞之鶴 舞:舞蹈。
不舞蹈的鶴。比喻名不副實的人。
也用來譏諷人無能。 布帆無恙 比喻旅途平安。
悵然若失 悵然:形容不如意、不痛快。 象失去什麽似的煩惱不快。
超超玄著 超超:形容高超;玄:微妙;著:明顯。言論、文辭高妙明切。
超塵拔俗 塵、俗:指塵世、人間;拔: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塵世。
後多形容才德遠遠超過平常人。 楚楚可憐 楚楚:植物叢生的樣子,也形容痛苦的神情。
本指幼松纖弱可愛,後形容女子嬌弱的樣子。 傳神阿堵 傳神:指好的文學藝術作品描繪的人物生動、逼真;阿堵:六朝人口語,即這、這個。
形容用圖畫或文字描寫人物。 粗服亂頭 粗服:粗布衣服;亂頭:蓬頭亂發。
形容不講究修飾。 大才槃槃 槃槃:形容大的樣子。
指有大才幹的人。 大家閨秀 舊指世家望族中有才德的女子。
也泛指有錢有勢人家的女兒。 代人捉刀 捉刀:代別人寫文章。
指代別人做事,多指寫文章。 帶金佩紫 金:金印。
紫:紫綬。帶著金印,佩著紫綬。
形容地位非常顯赫。 道邊苦李 比喻庸才,無用之才。
登峰造極 登:上;峰:山頂;造:到達;極:最高點。比喻學問、技能等達到最高的境界或成就。
東床快婿 指為人豁達,才能出眾的女婿。是女婿的美稱。
東床坦腹 指女婿。 棟梁之材 棟:脊檁,正梁。
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擔當國家重任的人才。
獨鶴雞群 壹只鶴站在雞群中。比喻壹個人的才能或儀表超群出眾。
咄咄怪事 表示吃驚的聲音。形容不合常理,難以理解的怪事。
咄嗟便辦 咄嗟:壹呼壹諾之間,形容時間短。比喻馬上就辦到。
咄嗟立辦 咄嗟:壹呼壹諾之間,形容時間短。比喻馬上就辦到。
墮雲霧中 墮:落下。落入迷茫的雲霧中間。
比喻迷惑不解。 豐年玉荒年谷 比喻有用的人才。
封胡遏末 比喻優秀子弟。 風景不殊 殊:不同。
用以悲嘆國土破碎或淪亡。 拂袖而去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氣。
形容生了氣,壹甩袖子就走了。 撫掌大笑 撫:拍。
拍手大笑。形容非常高興。
傅粉何郎 傅粉:敷粉,抹粉;何郎:何晏,字平叔,曹操養子。原指何宴面白,如同搽了粉壹般。
後泛指美男子。 付諸洪喬 洪喬:晉朝人,姓殷名羨,字洪喬。
比喻書信遺失。 覆巢無完卵 覆:翻倒。
翻倒的鳥窩裏不會有完好的卵。比喻滅門大禍,無壹幸免。
又比喻整體毀滅,個體也不能幸存。 高足弟子 高足:高才,稱呼別人學生的敬辭。
成績優異的學生。 割席分坐 席:坐席。
把席割斷,分開坐。比喻朋友絕交。
公才公望 才:才識;望:名望。才識名望可稱公輔的地位。
骨肉相殘 比喻自相殘殺。 管寧割席 管寧:人名;席:坐臥用的編織物。
比喻朋友間的情誼壹刀兩斷,中止交往。 管中窺豹 從竹管的小孔裏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壹塊斑紋。
比喻只看到事物的壹部分,指所見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廣陵散絕 《廣陵散》已失傳。
常比喻優良傳統斷絕或後繼無人。 汗不敢出 嚇得連汗都不敢往外冒了。
形容緊張害怕到了極點。 好好先生 與人無爭,只求相安無事的人。
鶴立雞群 象鶴站在雞群中壹樣。比喻壹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壹群人裏顯得很突出。
鶴唳華亭 表現思念、懷舊之意。亦為慨嘆仕途險惡、人生無常之詞。
後來之秀 秀:特別優秀的。後輩中的優秀人物。
華亭鶴唳 華亭谷的鶴叫聲。表示對過去生活的留戀。
黃公酒壚 壚:酒肆放置酒壇的土臺子,借指酒店,酒館。又見到了黃公開的那個酒館。
比喻人見景物,而哀傷舊友,或作為。 黃卷幼婦 “絕妙”二字的隱語。
黃壚之痛 壚:放酒甕的土墩子;黃壚:黃公酒壚;痛:悲痛。收集亡友的話。
渾金璞玉 比喻天然美質,未加修飾。多用來形容人的品質淳樸善良。
擊碎唾壺 唾壺:古代的痰盂。形容對文學作品的高度贊賞。
雞骨支床 原意是因親喪悲痛過度而消瘦疲憊在床席之上。後用來比喻在父母喪中能盡孝道。
也形容十分消瘦。
4. 世說新語中出現的成語《荀巨伯探友》譯文荀巨伯(1)遠看友人疾,值(2)胡賊(3)攻郡,友人語(4)巨伯曰:“吾今死矣,子(5)可去。”
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6)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荀巨伯曰:“大軍至,壹郡盡空,汝(7)何男子,而敢獨止(8)?”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9)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10)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
遂班軍(11)而還,壹郡並獲全(12)。(出自《世說新語·德行第壹》) 註釋 (1) 荀巨伯:漢桓帝時穎川(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壹帶)人,生平不可考。
(2) 值:適逢。 (3) 胡賊:指北方異族入侵中原的流寇。
古時我國西、北部壹帶少數民族統稱為“胡”。 (4) 語:告誡,對人說。
(5) 子:尊稱,相當於“您”。 (6) 敗義:敗壞道義。
(7) 汝:妳。 (8) 止:停留不走。
(9) 委:拋棄。 (10) 相謂:相互議論。
(11) 班軍:調軍隊回去。 (12) 獲全:得到保全,免受侵害。
(13) 相視:看望妳。 (14) 壹:整個。
(15) 獨止:壹個人留下。 (16) 無義:不懂道義。
譯文 荀巨伯到遠方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來攻城。友人對巨伯說:“我是快死的人了,妳趕快走吧!”荀巨伯說:“我遠道而來探望妳,妳卻要我離開;這種為了貪生怕死而敗壞道義的行徑,難道是我荀巨伯所能做得出來的嗎?” 等到賊兵來了,問荀巨伯說:“大軍壹到,全城的人都逃走了,妳是什麽人,竟敢獨自停留在這裏?”荀巨伯回答說:“友人有病,不忍心拋下他,寧願用我的性命來換取朋友的生命!”賊兵聽了相互說道:“我們這些無義的人,竟然攻入這個講究道義的國家!”於是整個軍隊撤離小城,全城因而得以保全。
點睛之筆: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 《世說新語》中的成語望梅止渴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典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 壹覽無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江左地促,不如中國, 若使阡陌條申昜,則壹覽而盡,故紆餘委曲,若不可測。"後以"壹覽無餘"謂壹眼即可全見。
二童壹馬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殷侯既廢,桓公語諸人 曰:少時與淵源***騎竹馬,我棄去,己輒取之,故當出我下。"後用以指少年時代的好友。
七步成詩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 作詩,不成者行 ;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後以"七步成詩"稱人才思敏捷。
才高七步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曹丕)嘗令東阿 王(丕弟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 ;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後因以"才高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才疏誌大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伯仁為人誌大而才短, 名重而識暗。"後以"才疏誌大"謂誌向大而才能小。
千裏蒓羹舊時多作思鄉之辭。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陸機詣王武子,武子前置數斛羊酪,指以示陸曰:卿江東何以敵此?陸曰:有千裏蒓羹,但未下鹽豉耳!"千裏,湖名,在江蘇溧陽縣。
蒓羹,用蒓菜煮的湯。原為具有吳地風味的名菜,後泛指本鄉特產,含思鄉之意。
亦作"千裏蒓羹"。 千巖萬壑 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顧長康從會稽還, 人問山川之美。
顧雲: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後用以形容峰巒與山谷極多。
不舞之鶴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昔羊叔子有鶴善舞,嘗 向客稱之。客試使驅來,氃氋不肯舞。
"後因以"不舞之鶴"喻名不副實。 相煎何急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曹丕)嘗令東阿 王(曹植)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 。
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後因以"相煎何急"喻自相殘殺或迫害。 瞎馬臨池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盲人騎瞎馬,夜半 臨深池。
"後因以"瞎馬臨池"比喻處境危險而猶暗昧無知。 略見壹斑大致地看到事物的某壹部分。
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說·方正》:"門生輩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略見壹斑。" 竹頭木屑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扞陶公呴作荊州時,敕 船官悉錄鋸木屑,不限多少。
鹹不解此意。後正會,值積雪始晴,聽事前除雪後猶濕,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無所妨。
官用竹皆令錄厚頭,積之如山,後桓宣武伐蜀,裝船,悉以作釘。"後以"竹頭木屑"比喻可供利用的廢置之材。
管中窺豹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王子敬數歲時,嘗看諸 門生摴蒲,見有勝負,因曰:南風不競。門生輩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壹斑。
"謂從管子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壹塊斑紋。後用以比喻只見到事物的壹小部分。
管寧割席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管寧、。
5. 《世說新語》出來的成語《世說新語》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264663137是壹部對中國思想文化,特別是士人精神產生過深遠影響的作品,它以生動傳神的筆觸,優美精煉的語言,分門別類地記錄了漢末、三國、兩晉人物的逸聞軼趣,是那個時代的精彩縮影。
《世說新語》中有很多成語,現整理如下: 席不暇暖 出處:《世說新語·德行》 陳(仲舉)曰:“武王式商容之間,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釋義:連席子還沒有來得及坐熱就起來了。
原指東奔西走,不得安居。後形容很忙,多坐壹會兒的時間都沒有。
近義詞:應接不暇、日理萬機 反義詞:無所事事、閑得發愁 難兄難弟 出處:《世說新語·德行》 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咨之太丘。
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釋義:原義形容兩兄弟都好,才得相當,難分上下,今指***過患難的人或都處於同樣困境(環境艱苦)的人,含貶意。
近義詞:壹丘之貉、不相上下 反義詞:大相徑庭、判若雲泥 身無長物 出處:《世說新語·德行》 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簟,因語恭:“卿東來,故應有此物,可以壹領及我。”
恭無言。大去後,既舉所坐者送之。
既無余席,便坐薦上。後大聞之,甚驚,曰:“ 吾本謂卿多,故求耳。”
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無長物。” 釋義:除自身外再沒有多余的東西。
形容貧窮。 常誤用來形容沒有特長。
近義詞:別無長物、空空如也、阮囊羞澀、家徒四壁 反義詞:綽有余裕、豐衣足食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出處:《世說新語·言語》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
……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韙大踧踖。 釋義:小孩子從小便生性聰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小時雖然很聰明,壹到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材的。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出處:《世說新語·言語》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
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曰:“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釋義:鳥巢既傾覆,其卵當皆破,用來比喻事之整體被毀滅,其個體也無以保全。 黑白分明 出處:《世說新語·言語》 稽中散語趙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風,恨量小狹。”
釋義: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也形容字跡、畫面清楚。
近義詞:涇渭分明、壹清二楚 反義詞:不分皂白、混淆是非、顛倒黑白 吳牛喘月 出處:《世說新語·言語》 滿奮畏風,在晉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疏,奮有難色。帝笑之,奮答曰:“臣猶吳牛,見月而喘。”
釋義: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過分懼怕,而失去了判斷的能力,也形容天氣酷熱。 近義詞:蜀犬吠日 千裏蒓羹 出處:《世說新語·言語》 陸機詣王武子,武子前置數斛羊酪,指以示陸曰:“卿江東何以敵此?”陸曰:“有千裏蒓羹,但未下鹽豉耳” 釋義:多作思鄉之辭。
百感交集 出 處:《世說新語·言語》 衛階洗馬初欲渡江,形神慘悴,語左右雲:“見此茫茫,不覺百端交集,茍未免有情,亦復誰能遣此。” 釋義:各種感觸交織在壹起,形容感觸很多,心情復雜。
近義詞:心潮澎湃、浮想聯翩 反義詞:心如枯槁 楚楚可憐 出處:《世說新語·言語》 高世遠時亦鄰居,語孫曰:“松樹子非不楚楚可憐,但永無棟梁用耳!”孫曰:“楓柳雖合抱,亦何所施?” 釋義:原指幼松叢密柔弱,後形容女子形體姿態嬌柔可愛,也形容神情淒楚或處境令人可憐。 近義詞:嫵媚動人 反義詞:望而生畏、令人作嘔 雲興霞蔚 出處:《世說新語·言語》 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
顧雲:“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
釋義:象雲霞升騰聚集起來,形容景物燦爛絢麗。 近義詞:五彩繽紛、雲興霞蔚、花團錦簇 反義詞:漆黑壹團、暗淡無光 千巖萬壑 出處:《世說新語·言語》 顧長康從會稽還,人問山川之美。
顧雲:“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
釋義:形容峰巒、山谷極多。 近義詞:千山萬水、千山萬壑 反義詞:壹馬平川 應接不暇 出處:《世說新語·言語》 王子敬雲:“從山 *** 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
釋義:指美景繁多,來不及觀賞,後多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應付不過來。 近義詞: 目不暇接 反義詞: 應付裕如 壹覽無余 出處:《世說新語·言語》 江左地促,不如中國,若使阡陌條暢,則壹覽而盡,故紆余委曲,若不可測。
釋義:壹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見了,形容建築物的結構沒有曲折變化,或詩文內容平淡,沒有回味。 近義詞:壹目了然、壹覽而盡、盡收眼底 反義詞:壹鱗半爪、目不暇接、管中窺豹 骨肉相殘 出處:《世說新語·政事》 仲弓曰:“盜殺財主,何如骨肉相殘?” 釋義:比喻自相殘殺。
近義詞:同室操戈、兄弟鬩墻 反義詞:情同手足、輔車相依、親密無間 牖中窺日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 北人看書,如顯處視月罱人學問,如牖中窺日。 釋義:比喻見識不廣。
近義詞:管中窺豹、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