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心不在焉意味著

心不在焉意味著

心不在,就是心不在這裏,心不集中。

拼音:xρnùzàI yān是壹個成語,源於西漢戴勝的《禮記大學士》。

心不在焉的主謂結構,帶有貶義,在句子中壹般用作謂語、定語、狀語。

西漢戴勝《禮記》中"心不在焉,眼不在焉,耳不在焉,食不知味"這句成語的由來。

成語寓意:後人從這個典故衍生出“心不在焉”這個成語。蘇東坡曾說:“古之成大事者,不但是傑出人才,而且有毅力。”由此可見,集中全部精神和力量,發揮堅強的意誌,是壹個人成功的必要條件之壹。心不在焉,思維不集中,是學習和做事的大忌。

總覺得自己對什麽都不感興趣,或者偶爾有點興趣,但又不想下點功夫認真去做。我總是草草了事。這樣的人成不了氣候。成語告訴人們,無論做什麽事情,都需要明確目標,持之以恒,鍥而不舍,才能讓事情圓滿成功。

成語及其故事

《大學》原是《禮記》中的壹篇文章,朱將其列入《四書集註》,成為“四書”之壹。《大學》認為,壹個君主要想向世人說明光明美好的美德,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治理好國家,首先要治理好家庭。要經營好自己的家庭,首先要修煉自己。修養自己,首先要掌握壹定的知識。

要獲取知識,就要探索事物的原理,只有探索了事物的原理,才能透徹地理解事物。只有當妳徹底了解事物時,妳的頭腦才會誠實。只有頭腦誠實,頭腦才能正確。有了正確的心態,才能修身養性。修身養性才能治國。只有把家庭治理好,才能把國家治理好。國家治理得好,天下才能太平。所以從皇帝到普通百姓,都要以修身為根本。

修身養性的關鍵在於端正心態,如何端正心態。如果妳生氣了,妳的心是無法被糾正的。如果妳害怕,妳就不能正確,妳有偏好,妳就不能正確。如果妳擔心,妳不能被糾正。不把重點放在如何提升自己上,就看了,聽了,就不知道吃飯的滋味了。所以,修身的關鍵在於端正自己的心,不要心不在焉。

百度百科-心不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