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不失黍絫成語解釋

不失黍絫成語解釋

發音:bù shī shǔ lěi

 簡拼:bssl

 類型:中性成語

 結構:動賓式成語

 用法:作謂語、賓語;形容壹點不差。

 出處:《漢書·律歷誌上》:“權輕重不失黍絫。”顏師古註引應劭曰:“十黍為絫,十絫為壹銖。”

 解釋:猶言絲毫不差。絫、黍,微小的重量。

 示例:隊伍的第壹排,壹位胖嘟嘟的男生,靈活地甩著手裏的'扇子,跟著音樂的節拍不失黍絫。

 數者,壹、十、百、千、萬也,所以算數事物,順性命之理也。《書》曰:“先其算命。”本起於黃鐘之數,始於壹而三之,三三積之,歷十二辰之數,十有七萬七千壹百四十七,而五數備矣。其算法用竹,徑壹分,長六寸,二百七十壹枚而成六觚,為壹握。經象乾律黃鐘之壹,而長象坤呂林鐘之長。其數以《易》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九,成陽六爻,得周流六虛之象也。夫推歷生律制器,規圜(圓)矩方,權重衡平,準繩嘉量,探賾索隱,鉤深致遠,莫不用焉。度長短者不失豪牦(毫厘),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權輕重不失黍絫。紀於壹,協於十,長於百,大於千,衍於萬,其法在算術。宣於天下,小學是則。職在太史,羲和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