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籌莫展〗 成語典故: 周瑜雖能用計,豈能出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謀,使周瑜半籌不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
〖八攻八克〗 成語典故: 北敵勢方強,婁師德八遇八克;南蠻心未服,諸葛亮七縱七擒。 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壹卷 〖閉門思愆〗 成語典故: 《三國誌·蜀誌·來敏傳》“坐事去職”自謂能以敦厲薄俗,帥之以義。今既不能,表退職,使閉門思愆。 裴松之註引《諸葛亮集》 〖比居同勢〗 成語典故: 樹葉強大,比居同勢,各結朋黨,競進憸人。 三國·蜀·諸葛亮《兵要》
〖八面駛風〗 成語典故: 八面駛風,左右逢源,真乃諸葛亮也。 老舍《神拳》第三幕
〖閉門思過〗 成語典故: 因入臥傳舍,閉閣思過。 《漢書·韓延壽傳》自謂能敦厲薄俗,帥之以義。今既不能,表退職,使閉門思愆。 三國·蜀·諸葛亮《黜來敏教》
〖不求聞達〗 成語典故: 不求聞達於諸候。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
〖不知所言〗 成語典故: 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
〖不知所雲〗 成語典故: 臨表涕泣,不知所雲。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 〖成敗利鈍〗 成語典故: 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
〖遲回觀望〗 成語典故: 上孜孜圖治,求言詔屢下,而諸臣遲回觀望者,皆以從前言事諸葛亮臣,壹經懲創,則流徙永錮,相率以言為戒耳。 《清史稿·李森先傳》
〖除患寧亂〗 成語典故: 除患寧亂,克復舊都。 三國·蜀·諸葛亮《後主出軍詔》
〖草廬三顧〗 成語典故: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
〖豺狼之吻〗 成語典故: 使百姓困於豺狼之吻,壹夫有死,皆亮之罪。 《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註
〖淡泊明誌〗 成語典故: 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蜀·諸葛亮《戒子書》
〖德薄任重〗 成語典故: 德薄任重,慘慘憂慮。 三國·蜀·諸葛亮《坐上與杜微書》
〖頂頭上司〗 成語典故: 鄒韜奮《抗戰以來·“諸葛亮”和“阿鬥”搏鬥》:“對於我們的?頂頭上司?,也以極誠懇的態度,商量挽救這壹個文化堡壘的辦法。”
void function(e,t){for(var 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a=+new Date,i=[],o=function(){this.removeEventListener&&this.removeEventListener("load",o,!1),i.push({img:this,time:+new Date})},s=0;s< n.length;s++)!function(){var e=n[s];e.addEventListener?!e.complete&&e.addEventListener("load",o,!1):e.attachEvent&&e.attachEvent("onreadystatechange",function(){"complete"==e.readyState&&o.call(e,o)})}();alog("speed.set",{fsItems:i,fs:a})}(window,document);
〖二三其節〗 成語典故: 語曰奕者舉棋不定猶不勝其偶,況量君之才否而二三其節,可以摧服強鄰,囊括四海者乎? 《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裴松之註引孫盛曰
〖二桃三士〗 成語典故: 壹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 三國·蜀·諸葛亮《梁甫吟》
〖方寸已亂〗 成語典故: 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 《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 〖伏龍鳳雛〗 成語典故: 《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裴松之註引《襄陽記》
〖非學無以廣才〗 成語典故: 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誌無以成學。 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
〖負阻不賓〗 成語典故: 亮毗佐危國,負阻不賓。 《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 〖固壁清野〗 成語典故: 社客(崔社客)宿將多謀,諸葛亮城各自保,固壁清野。 《北齊書·李渾傳》
〖茍全性命〗 成語典故: 茍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
〖肝心若裂〗 成語典故: 騰用傷悼,肝心若裂。 《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 〖豪傑並起〗 成語典故: 自董卓以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
〖虎踞龍盤〗 成語典故: 劉備曾使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嘆曰:?鐘山龍盤,石頭虎踞,此帝王之宅。? 晉·吳勃《吳錄》高城新築壓長川,虎踞龍盤氣色全。 唐·雍陶《河陰新城》詩
〖好尚不同〗 成語典故: 人各有好尚。 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諸葛亮與正,雖好尚不同,以公義相取。 《三國誌·蜀誌·法正傳》
〖漢賊不兩立〗 成語典故: 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 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
〖軍不血刃〗 成語典故: 故鳴條之役,軍不血刃,牧野之師,商人倒戈。 三國·蜀·諸葛亮《為後帝伐魏詔》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成語典故: 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
〖鞠躬盡力〗 成語典故: 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
〖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成語典故: 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
〖積功興業〗 成語典故: 《意林》傅子曰:?諸葛亮誠壹時之異人也,治國有分,禦軍有法,積功興業,事得其機。 卷五引晉·楊泉《物理論》 〖計日而待〗 成語典故: 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
〖積思廣益〗 成語典故: 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 三國·蜀·諸葛亮《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集,亦作“積”。
〖進賢進能〗 成語典故: 進賢進能,日慎壹日,誠信寬大,閑於理亂,此十萬人之將。 三國·蜀·諸葛亮《將苑·將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