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它告訴我們什麽?

它告訴我們什麽?

詳情如下:

“鳥弓藏,兔死狗烹。”觸目驚心的八個字,讓人感受到了人類骨髓的冰冷和恐怖。然而這就是歷史的真相和殘酷,壹次又壹次在歷史的舞臺上上演。有功無賞,只“賜”死,以根除可能的後患。

其實這樣做是很大的悖論。有時候,它不但沒有根除未來的麻煩,反而導致新的麻煩出現。比如大明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為了給皇帝的孫子朱允炆掃清後患,殺了英雄。後來太子揭竿而起,遇到麻煩,朝廷幾乎沒有將軍可派。結果,朱迪輕松奪取了朱允炆的王位。

在為別人做事的同時,也要給自己留壹條後路。這是壹種有效的人生哲學。要知道“害人之心不可無,防人之心不可無。”

成語故事:

公元前475年,經過十幾年的努力,越國終於恢復了國力,越王勾踐大舉進攻吳國,打敗了吳軍,吳王夫差無可奈何,只好派太宰伯傑去求情,與勾踐講和。勾踐想起往事時有點動心,但範蠡不同意。他建議越王不要留下任何麻煩。於是,勾踐拒絕了吳王的求和,繼續攻打吳國的都城蘇州。艾博首先投降。福查被逼得走投無路,用衣服蒙住臉,自殺了。

勾踐當上了霸主,召開慶功會獎勵功臣。但是,滿清的文武百官剛剛失去了壹位貢獻最大的範蠡。原來和史在壹天深夜乘小船悄悄離開了這個國家。

在離開之前,範蠡給他的老朋友文子留了壹封信,他正處於困境中。信中說:“再好的弓箭,在鳥兒被殺死後也會被藏起來;兔子吃完了,就該煮獵狗了。越王只能與人共患難,不能與人共富貴。妳還是快走吧。”看了文類,覺得範蠡說的有道理,就以生病為借口不去早朝了。

但沒過多久,越王聽信讒言,懷疑文子要造反,於是派人送給文子壹把劍。語壹瞧,正是夫差叫伍子胥自殺的那把劍。他突然明白了越王的意思,嘆道:“我後悔沒有聽範蠡的勸告。”所以他拿著劍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