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花水月”這個詞很美,但美好的東西壹般都容易丟失,產生壹種無助感。著名愛僧倉央嘉措的壹首情詩說:門深似海,欲問鬼神。這種感覺就像做夢壹樣,又不真實。
說明是美好的東西,但是虛幻,不真實。美好的感情,像壹陣微風,轉眼就沒了,留下的只有無盡的失望。
而著名武俠小說家梁羽生先生有壹個詞“結縷草”:螺螄角浮動,變化多端。幾年過去了,有車的痕跡,有灰塵,地平線斷了。西部寒鴉在仲卿的哭泣還沒有結束,很難哀悼這種情況。更有幽閨舊伴,死別同恨,夢魂驚魂,猶似聞低喚。清淚,鴛枕旁。感情深厚,積怨已久。今生的緣分是虛幻的。都是關於人生的幻滅。
那麽,為什麽鏡與月指的是壹種很美好卻終將失去的幻滅感呢?原來鏡花水月來源於佛教術語,這個詞最初來源於猴子釣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