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戰國初期,強國魏國為什麽不盡全力滅秦?

戰國初期,強國魏國為什麽不盡全力滅秦?

戰國初期,強國魏國為什麽不盡全力滅秦?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我壹起看。

秦國東來,取天下,以魏為患。商鞅對有壹句話:比如秦和魏,如果人有腹疾,如果魏不與秦合並,秦就與魏合並。

秦與魏的關系延續了春秋時期的關系,雖然有成語“秦與晉好”。但實際上,縱觀整個春秋時期秦晉與秦晉的關系,可以說是世仇。闞之戰後,晉國堵住了秦國的出路,得以獨占中原。此後,秦國轉而與楚國世代交好,多次跟隨楚國攻打晉國,晉國也不時率領壹批諸侯打秦國。秦晉之戰在《左傳》中有不下十次的清晰記載。怎麽能談“秦晉之好”呢?

這種與中國的世仇,完全取決於兩國的地緣政治:晉強秦弱,晉弱秦強。魏國繼承了晉國的核心部分,也就是今天的山西西南部,當時與高麗、趙國壹分為三,所以戰國時期常被稱為魏國。

既然秦和魏在地緣政治上有如此利害關系。魏作為戰國時期第壹個通過變法而強大起來的諸侯國,稱霸中原近百年,也是中國傳統諸侯國中第壹個僭取君王稱號的國家。為什麽不全力進攻秦國,徹底消滅秦國的隱患?

首先,魏國地處中國腹地,四面強敵,四戰之國,不可能全力攻秦。

魏的地緣政治和德國差不多,基本上不可能避免多線作戰。著名的戰爭典故——圍魏救趙、圍魏救韓,其實是魏國的地緣環境決定的。秦國沒有這種擔心,沒有哪個諸侯可以通過圍殲秦國來戰略上拯救魏國和高麗。

所以魏國不能全力以赴攻秦,很容易在魏國主力全力以赴的時候,被其他諸侯在背後捅刀子。後來魏國也是東敗齊國,西敗秦國,又被兩任諸侯輪番進攻,徹底失去了中原霸主的地位。

其次,與貧窮落後的秦國相比,魏國更羨慕東部的土地,把戰略重點放在了東部平原。

就像壹個窮國,壹個富國,正常的選擇會去攻擊富國,不想去惹窮國。秦國地理相對封閉,與東方諸侯交流不便。其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遠遠落後於東方諸侯,壹直被東方諸侯視為榮帝。

當然,魏國並不想把重點放在秦國,但東部是廣闊的平原地區,那裏的土地工業更適合耕種,交通也更方便,商業和手工業也非常發達。魏經營擴張的方向自然放在其東。魏從安邑(今山西夏縣)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壹方面是秦國逼的,壹方面是魏國的戰略選擇。其實和趙從晉陽(今山西太原)遷到中牟、邯鄲,都是出於同樣的戰略考慮,都想在平原地區發展。

第三,秦國雖然比較落後,但是瘦駱駝比馬大,不那麽容易被滅。

春秋時期,晉國的統治者趙盾曾說:晉、楚、齊、秦、邳也。金燦不能在齊國,楚國也不能在秦國。

秦國是與晉、楚、齊並列的四大國之壹。雖然在變法之前,它有點灰暗和衰老,但秦國的基礎是牢固的。魏國雖然生機勃勃,但畢竟是韓趙三分的阿津國,疆域和人口都遠非以前的晉國可比。秦國得天下非常重要的政治環境是晉國三分。

春秋時期雖然合並戰爭很多,但被摧毀的國家通常都比較小,容易被同化。而那些稍有實力和影響力的中小國家,如兩大勢力之間的陳、蔡,雖多次被楚所滅,卻也能多次復辟國家。即便是戰國時期,韓國滅鄭(大國吞並中土戰爭)也用了近50年的時間,何況秦國這樣壹個有著三四百年基業的大國(從秦封侯到戰國初期)。魏國要想吞秦,短時間內是實現不了的。

第四,其他諸侯國不會坐視魏國滅秦,必然會出兵幹預。

處於分裂狀態的國家或政權都非常害怕壹個國家太強大而打破世界力量平衡,危及自身安全,這也是三國時期吳蜀(漢)聯盟的內在原因。英國在歷史上壹直奉行“大陸均勢”政策,本質上也是如此。

戰國時期也是如此。齊的“圍魏救趙”、“圍魏救韓”,也是怕魏國太強大。以及戰國中後期東方六國聯合,五國伐齊(宋朝被齊滅後,勢力達到頂峰,引起其他諸侯國恐慌)等。,都是為了遏制壹國過於強大。所以其他諸侯國絕不會坐視魏國滅秦。

第五,秦國地理位置閉塞。即使魏國滅了秦國,也會把自己的勢力壹分為二。壹旦魏國有事,就很難營救了。

魏秦的地緣政治,很像三國時期諸葛亮為劉備規劃的政治藍圖。其實這裏面有壹個很大的弊端。劉備力量本來就弱,壹旦過了荊夷之地,荊州的防禦力量就會被削弱。如果魏、吳進攻荊州,而荊、易被山水阻隔,道路難行,難以及時救援,這也是能成功進攻荊州的內在原因。

同樣,隋末李淵起義也是從晉陽(山西太原)出發,全力以赴入侵關中。然而,李淵占領關中後不久,他的後院晉陽就被劉武周占領了。這不能不說留守的李元吉太年輕或者能力不足,而是後方空虛,並州(今山西)在地理上與關中相隔。

第六,戰國初期魏國的實力沒有壹國之力大。

其實,戰國初期魏的霸權很大程度上繼承了春秋時期晉在中原的霸權。春秋時期雖然有五霸,但實際上只有晉和楚是霸主。縱觀春秋歷史,主旋律是楚謹兩個強國之間的爭霸,而其他諸侯國的爭霸只是曇花壹現,而且爭霸的時間極短,遠不及楚謹幾代。

魏國占據了晉國的核心地區,所以傳統上可以被晉國稱為魏國。《孟子遇梁》壹文中說:梁(魏遷都後又名)說:晉國,莫強於世,盡人皆知。而我的身體,東方被齊打敗,長子死了;西,喪地七百裏於秦;南方是楚國的恥辱。

魏惠王(梁)把魏國的權力追溯到春秋時期晉國的權力,而不僅僅是在魏文侯和魏武侯實施變革的權力。這種對傳統霸權的繼承,和俄羅斯壹樣,繼承了前蘇聯的國際地位。

但是,魏國並沒有完全繼承金國的疆域和實力,但魏國可以繼承並維持霸主地位。壹方面,誠然,魏國基礎較好(占據晉國核心地區,農業相對發達),其開國之君魏文侯也是戰國壹代聖賢,率先實行了戰國時期的改革。但另壹方面,重要的原因是晉國剛剛分裂,韓、趙、魏無疑是當時竊國的漢奸大盜。為了維護我國的大國地位,避免其他諸侯國的討伐和孤立,戰國前期,韓、趙、魏三族雖然不和,但仍是壹種特殊的國家關系,相互壹致行動,共進退。所以,魏國在戰國初期的稱霸,其實是有壹個重要的因素束縛了韓、趙,但單靠魏國並不具備碾壓諸侯國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