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師夷長技以制夷”和“師夷長技以自強”的區別?

“師夷長技以制夷”和“師夷長技以自強”的區別?

1、師夷長技以制夷”主要是指學習西方的技術,主要是軍事科技方面,比如利用“堅兵利炮”來強大自己,然後利用它來對付西方列強。

2、“師夷長技以自強”它的含義除了學習西方的軍事科技,引進西方的機器技術人才,學習西師夷長技以制夷方教育模式和內容,還有經濟方面的管理等等。

3、思想體系的體現很明顯,制夷僅僅只是表現在制之壹字,自強就更全面。程度的不同很明顯,制夷僅僅只是武器 而自強就需要全面的發展。他們的根本目的還是要清王朝擺脫現狀。

“師夷長技以制夷”出自魏源《海國圖誌·敘》:“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 “師夷長技以自強”是對洋務運動主題的總結,也可以說是奕欣提出來的。

1860年12月曾國藩上奏折說,目前借外國力量助剿、運糧,可減少暫時的憂慮;將來學習外國技藝,造炮制船,還可收到永久的利益.第二年他對上述看法加以發揮,主張購外國船炮,訪求能人巧匠,先演習,後試造,不過壹、二年,火輪船必成為官民通行之物,那時可以剿發(指太平軍)、撚(撚軍),勤遠略,這是救時第壹要務(《曾文正公全集》奏稿,第14卷,第11頁).

1862年李鴻章到上海後,得到外國侵略者幫助訓練洋炮隊、設洋炮局.他認為,清軍作戰往往數倍於外敵,仍不能勝,原因在武器不行,槍炮寙(yǔ)濫,如能使火器與西洋相埒,則“平中國有余,敵外國亦無不足”,今起重視,最後可達自主 (《李文忠公全書》朋僚函稿,第3卷).奕欣看到曾李兩人學造外國船炮,決定派員前往學習,在奏折中說,治國要做到自強,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我能自強,可以彼此相安”(《籌辦夷務始末》鹹豐朝).

魏源:?

魏源(1794—1857)字默深,湖南邵陽人,道光進士。清代著名思想家。他於嘉慶末年曾在京向劉逢祿學習公羊學,後與龔自珍齊名,為經世致用之學的代表人物,時人並稱龔魏。1825—1826年間,他受江蘇布政使賀長齡之聘,編輯《皇朝經世文編》,並參與籌議漕糧、水利等工作。以後,他任內閣中書,廣泛閱讀各種典籍文獻,較多地了解社會實際。鴉片戰爭時,他在兩江總督裕謙幕府,參與浙東抗英戰役,痛憤時事,著《聖武記》。他又依據林則徐的囑托,對照歷代史誌將林則徐所編西方史地資料《四洲誌》增補為《海國圖誌》。

在這部書中,魏源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明確提出向西方學習。他建議制造槍炮輪船和其他“有益民用”的機器工業產品,加強海防,抵抗外國侵略,要求改革漕運減輕賦稅,兼顧商人利益。他的思想對近代維新變法思想有壹定的影響。1853年太平天國軍進攻江南,逼近揚州時,魏源組織地主武裝進行對抗。1857年,他病卒於杭州。魏源除上述著作外,還著有《古微堂集》、《元史新編》、《老子本義》、《詩古微》、《書古微》等。   

《海國圖誌》:?

《海國圖誌》,清魏源著。1841年(道光二十壹年)作者在鎮江受林則徐囑托,據《四洲誌》譯稿及中外文獻資料,於《南京條約》訂立後不久整理成書。1842年刻本50卷,1847年刻本增訂為60卷,1852年(鹹豐二年)又擴編為100卷,刊於揚州。

此書系統介紹了外國歷史、地理和科技知識,譴責投降派“夷兵不可敵”的賣國論及頑固派視堅船利炮為“奇技淫巧”的昏憒,對戰、守和外交策略提出很好的見解,並提倡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著名主張。本書出版後影響很大,促使人們開闊眼界,了解世界,對後來資產階級改良派有壹些啟蒙作用。此書出版後,很快傳入日本,對日本的維新運動也發生壹定影響。

參考資料:

《師夷長技以制夷- 豆丁網》網頁鏈接

《告訴您壹個不壹樣的“洋務運動” – 鐵血網》網頁鏈接

《洋務運動簡介洋務運動的歷史背景?–歷史新知網》網頁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