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箸提筆的拼音是jǔ zhù tí bǐ。
舉字的聲母是j,韻母是ü,音調是三聲;箸字的聲母是zh,韻母是u,音調是四聲。
舉箸提筆,漢語成語,意思是拿筷子和提筆。出自《背影》。
箸本義:筷子。現可作名詞,亦可作動詞。多出現於古文中。
1 、通“著”。顯明;顯示。
出處:周 荀子《荀子·非十二子》:“知命者也,箸是者也。”
譯文:懂得命運的人了,這壹點很顯明。
2、 撰寫,寫作。後作“著” [write]。
出處:漢 司馬遷《史記》:“及稍定漢諸儀法,皆叔孫生為太常所論著也。”
譯文:這些議定漢朝的禮儀和法律,都是叔孫先生作為太常時所撰寫的。
3、又如:箸錄(記載;記錄);箸論(著作,論述);箸撰(撰述;寫成的作品)。
成語出處:
朱自清《背影》:“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舉箸提筆造句:
1、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2、我北來後,他寫了壹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