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宋國有個農民,種了幾畝地,他的土地上有壹棵大樹。有壹天,他正在地裏幹活,突然看見壹只兔子像箭壹樣飛來,猛地撞在那棵大樹上,壹下子把脖子折斷了,又踢又死。農夫跑得很快,撿起了兔子。他高興地說:“真是白費力氣。白撿了個大便宜。回去可以好好吃壹頓。”當他手裏拿著兔子走回家時,他驕傲地想:“我真幸運。也許明天會有另壹只兔子來。這樣的便宜貨我不能放過。”
第二天,他去田裏也不幹活,就等著兔子打他。結果等了壹天,壹無所獲。他不甘心,從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樹下等著兔子來咬死他。他等啊等,直到地裏的雜草長得比莊稼還高,連壹只兔子也沒有。
成語“等兔子”就是來源於這個故事。人們用它來比喻不想努力卻希望成功的僥幸心理。
葉公龍浩:春秋時期,楚國諸侯葉棣的兒子沈諸梁自稱葉公。他特別喜歡龍。他的梁、柱、門窗、所有家具甚至衣服都雕刻或繡有龍的圖案。當天上的真龍知道這件事後,他專程去拜訪葉公,並從窗戶探出頭來。當葉公看到真龍時,他嚇得魂不附體,拔腿就跑。比喻妳口頭上喜歡某樣東西,其實並不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