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高氣揚、
誌高氣揚、
神飛氣揚
趾高氣揚 [zhǐ gāo qì yáng]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趾高:走路時腳擡得很高;氣揚:意氣揚揚。走路時腳擡得很高,神氣十足。形容驕傲自滿,得意忘形的樣子。
貶義
出 處
先秦·左丘明《左傳·桓公十三年》:“莫敖必敗,舉趾高,心不固矣。”
“趾高氣揚”出自《左傳·桓公十三年》:“楚屈瑕伐羅,鬥伯比送之,還,謂甚禦曰:‘莫敖必敗,舉趾高,心不固矣。’”《史記·管偃列傳》也載:“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此成語用來形容自高自大、得意忘形。$$$$公元前701年春,楚國掌管軍政的莫敖屈瑕,率軍在鄖國的城邑蒲騷(今應城西北)與鄖、隨、蓼等諸侯國的聯軍作戰。由於對方盟國眾多,氣勢盛大,屈瑕盛為恐慌。於是,他準備請求楚王增派軍隊。將軍鬥廉反對這樣做,鬥廉認為,敵方盟國雖多,但人心不齊,鬥誌不堅,只要打敗鄖國,整個盟國就會分崩離析。他建議集中兵力迅速攻破蒲騷。屈瑕采納了鬥廉的建議,猛攻蒲騷,大獲全勝。這就是有名的“蒲騷之戰”。$$$$但是,屈瑕並無自知之明,把別人的功勞都算在自己的身上。因而驕傲起來,自以為是常勝將軍,從此任何敵人都不放在眼裏。$$$$過了兩年,楚王又派屈瑕率軍去攻羅國。出師那天,屈瑕全身披掛,向送行的官員告別,然後登上華美的戰車,威風凜凜地揚長而去。$$$$送行的大夫鬥伯比返回時對禦手說:“莫敖這次出征要吃敗仗的!妳看他那副趾高氣揚的樣子,還能冷靜地、正確地指揮作戰嗎。”$$$$鬥伯比越想越感不妥,就吩咐禦手駕車到王宮,求見楚王。他建議楚王給屈瑕增加軍隊,但楚王沒答應。$$$$屈瑕到了前線,更加不可壹世。竟然下令軍中“敢諫者處於極刑”。武斷專橫到了極點。$$$$楚軍來到羅國都城時,對方早就整軍待戰。屈瑕毫不在意。但部隊隨地駐紮,壹點也不做戒備。$$$$羅軍聯合盧襦(今襄樊市西南)的軍隊猛烈攻擊。楚軍馬上潰散,死傷慘重。屈瑕乘著壹輛戰車,狼狽而逃。出征時那種趾高氣揚的樣子早已不見了。$$$$屈瑕逃到楚國境內壹個叫荒谷的地方,發現只剩孤身壹人,好不悲傷,自縊而亡。
《左傳·桓公十三年》:“舉趾高,心不固矣。”《史記·管晏列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