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穩如泰山,不可動搖。成語“穩如泰山”出自“上書吳王”。原文是“若能聽忠臣之言,必喜之。”想做什麽就做什麽,積卵危險,很難打通;梅成,字叔,西漢淮陰(今江蘇)人,漢代著名文學家。漢景帝是景帝的時候,在劉弼的府邸裏當大夫。郭關是當時諸侯中的大國,吳王劉濞野心勃勃,對中央政府懷恨在心,暗中策劃叛亂。漢景帝任命政治家晁錯為古顧問,晁錯主張減少諸侯國的領土,加強中央的權力和威望,鞏固國家統壹。看到壹些諸侯紛紛割地,劉濞知道自己在劫難逃,於是聯系楚、趙、膠西、膠東的諸侯,密謀謀反。梅成清楚地看到了劉弼陰謀造反的禍害,寫了壹封信向吳王進諫劉弼。在《勸諫》中,他說:“如果能聽忠臣之言,壹切災難都可以避免。如果壹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比疊雞蛋還危險,比上天還難;但是,如果妳能盡快改變原來的想法,那就比翻跟頭容易多了,也能讓妳的地位穩如泰山。”但是,劉濞頑固不化,加緊陰謀活動,只好離開吳國,到劉武府作客。公元前154年,劉濞聯系楚、趙、膠西、膠東四國諸侯,以“站在清朝壹邊殺晁錯”為名造反,史稱“七國與之亂”。韓晶聽信讒言,殺了晁錯,並向諸侯道歉。這時,梅成上書向吳王進諫,敦促劉濞停止戰鬥。劉濞拒絕回頭,不久,漢朝將軍周亞夫率領軍隊在吳楚打敗了叛軍。楚王劉鶚自殺,吳王劉弼逃到東越被殺。其他五位國王也自殺或被殺。叛亂僅三個月就徹底失敗了。七國叛亂平定後,梅成以《致吳王書》中的遠見卓識而聞名於世。後來漢武帝登基,派人招他到北京做官。不幸的是,他還沒到北京就死在路上了。
chiculture/1212d 01/1212d 01古人望著巍峨的泰山,認為這是接近神靈的最佳臺階。就這樣,泰山成了人們崇拜的聖山。在古代,發展於泰山南北的齊魯文化影響了中國社會兩千多年,成為中國大壹統的精神支柱。泰山曾是齊魯和齊國的分界線。齊人視泰山為天、地、日、月等“八神”之壹,魯人也視泰山為崇拜對象。泰山是雄偉莊嚴的體現,是崇高堅定的象征,所以有“穩如泰山”、“重如泰山”、“壓倒泰山”、“國泰民安”等說法。圖片參考:chic/1212/PIC/1212 PIC 11170泰山南天門。
形容非常安全穩定,人們常說“穩如泰山”或“穩如泰山”。《韓梅成傳》中,梅成在給吳王劉弼(畢)的諫書中曾說“安於泰山”。梅成出生在淮陰(今江蘇省)。漢景帝景帝時,擔任吳王的“大夫”(官名)。吳王劉濞對漢高祖劉啟不滿,暗中聯絡楚王、趙王密謀謀反(見“舂糠飯”)。梅成不同意劉濞謀反,於是上書諫,劉濞不聽勸。他離開了劉濞,去了梁孝王劉武。在梅成對劉濞的訓誡中,有這樣壹段話:“...能聽忠臣之言,必脫凡行。如果想為所欲為,積卵危險,難於上青天;隨心所欲,易翻手,安於泰山。今天,我要過壹個非常漫長的命運的生活,我有無盡的幸福。在泰山找不到輕松的活路,卻想趁積卵之危,上天堂。這愚臣之所以為王所惑也!……」
參考: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