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沖上梁山的過程,就是從隱忍到不容,從懦弱到堅強,從屈辱到反抗的轉變。施耐庵寫了他性格中的弱點,這些弱點既有社會根源和現實基礎,也有他思想性格的變化。妻子被高衙內猥褻後,林沖忍了下來。但高衙內並沒有就此罷休,而是與陸謙勾結,再次侮辱林沖的妻子。這次林沖頂住了。他拿著壹把尖刀去找陸謙,把他的家砸得粉碎。但他沒有和高衙內算賬,因為他仍然害怕高太尉。第壹次這樣的時候,林沖說:“讓他吃壹次。”但這是第二次了,他讓步了。林沖壹直用隱忍來維護自己的家庭地位和幸福,最後卻在惡勢力的迫害下,這壹切化為烏有。直到最後壹次火燒飼草場,林沖再也忍不住了。他積聚在心中的怒火終於爆發了,他終於與統治階級決裂,毅然決然地殺上梁山造反。上了梁山後,林沖的性格發生了質的變化,王果斷的精神面貌與過去的林沖完全不同。
小說用壹系列的情節來描述林沖被逼上梁山的曲折過程,“逼”字通過藝術形象表現得非常生動突出。林沖感受到的、讓他非常不滿的黑暗社會勢力不斷壓在他身上,讓他想太平而不太平,想忍也忍不了。走投無路的時候,他終於去造反,上了梁山。
作者把林沖的性格特點和變化寫得如此有理有據、合情合理、真實自然,是因為這種思想性格根植於現實土壤,人物的思想性格是在現實生活中產生的,是在現實生活的矛盾和鬥爭中發展變化的。這是《水滸傳》人物描寫的高明之處,也是其傑出的現實主義藝術成就。
水滸英雄中,很多人走的是林沖的路。這是壹個是非顛倒的社會。林沖從軍官走向農民起義。在那個被迫害的社會裏,曾經軟弱的林沖被迫堅強起來,反抗。
在塑造林沖這壹典型形象時,作者突出了林沖從逆來順受到徹底反抗的性格,並以自己的經歷展示了其性格的形成和發展,體現了《水滸傳》人物描寫的壹大特色。
張恨水評價宋武:“有超人之誌,無過人之才;有過人的天賦,沒什麽了不起的,不足以成功。為什麽光展示自己的野心是不夠的,光發揮自己的才能也是不夠的。如果妳在宋武,這三點妳幾乎不會後悔...天下有人在家能做孝子,在家能做良民,這樣讀書才會是真儒,學佛才會是和尚,做官才會是清官。”
張恨水的觀點代表了大多數人對宋武的看法。他們幾乎把宋武視為壹個傳奇式的英雄,但我們認為,從作者對宋武的熱情刻畫來看,宋武實際上是被作者刻畫成壹個活生生的英雄。
在作者的作品中,宋武是力量和勇氣的化身。他寫自己有超人的力量和勇氣,是為了寄托自己反抗封建壓迫的美好理想。涇陽岡大是《水滸傳》中最精彩的篇章之壹,集中體現了宋武的力量和勇氣。宋武赤手空拳打死了壹只傷害了二三十個大人物性命的老虎。這顯然是作者的藝術誇張和理想化。但是仔細看完《殺虎記》的整篇描寫,發現它並沒有脫離生活,是有道理的,是真實可信的。
打虎之前,作者先寫了宋武喝酒的事,用了近壹半的篇幅寫了宋武在酒店喝酒的事,寫得很詳細,煞費苦心,但絕不是閑著沒事幹,寫得瑣碎。因為在作者心目中,寫喝酒就是寫打虎,喝酒本身就包含了現實和理想兩個成分。那種普通人喝了兩三碗就會醉,但宋武連喝十八碗都沒醉。他還吃了四斤熟牛肉。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這是作者通過誇張表現出的宋武的英雄本色。讀者不禁很自然地認為,壹個有如此酒量的英雄,很有可能打死壹只老虎。這是為後面寫《打虎》做準備。這種描述顯然是理想化的。但另壹方面,它有其現實基礎。因為酒真的可以增強勇氣和力量。壹個人喝了足夠多的酒後會變得更加勇敢和大膽。所以對在酒店喝酒的描寫,包含了現實主義的成分。從現實的角度來看,沒有這18碗烈酒,宋武就沒有打虎的勇氣和力量。在宋武景陽岡上學後,筆者多次刻意描述這種酒的作用。“水平拖動哨棒來工作。”"宋武正在走路,看那上來的酒.""宋武走了壹趟,酒精發作,燃燒起來,跌跌撞撞地直奔森林."等到酒滿了,作者才把老虎放了。《三國演義》中“溫酒斬華雄”的那杯酒,如果關羽拿起來喝了,也沒什麽奇妙的。相反,在《水滸傳》中,如果不讓宋武在打虎之前喝酒,或者不讓他喝夠,那麽老虎就打不死。不喝酒打不過老虎,不喝酒也成不了英雄。所以,同樣壹件事,比如喝酒,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條件,不同的情況,壹定要有不同的處理方式。藝術表現要想成功,讓讀者相信和接受,就必須從生活的實際出發,不能脫離生活的本源。
其次,宋武既大膽又膽小。當店家告訴他山上有老虎,勸他留在店裏的時候,他說人家是為了錢去殺人的。這其中既有宋武長期的江湖生活經歷,也有暴戾、無理和強烈的個人主義因素。說是不怕虎,其實含有吹牛的成分。但宋武談虎色變,敢往景陽岡。畢竟,他還是有勇氣的。但當他看到官方公告時,他膽怯了,猶豫了。這時,作者對宋武的思想活動和心理狀態的描寫是極好的:“我回去會被人嘲笑,我不是英雄。很難轉身。”“妳怕什麽?妳上去看看會發生什麽。”“好大的蟲子,人都怕自己,不敢上山。”其實這些都是給自己壯膽的話,從中透露出來的是深深的膽怯。宋武爭強好勝,非常愛面子,虛榮心很強。他把丟臉看得比比丟的生命還重要,明知上山很危險,但他還是硬著頭皮去了。這就是他內心膽怯,為自己壯膽,固執地走到老虎出沒,傷害了很多人生命的景陽岡。這種矛盾心理充分反映了宋武的個性特征。這是宋武的缺點,也是他的英雄本色。如果宋武知道山上有老虎,但他壹點也不害怕和膽怯,那麽人物就會因為缺乏生活基礎而變得不可思議。看看作者在老虎出現後是怎麽寫宋武的:“宋武被那驚呆了,酒化為冷汗。”看到老虎真的來了,我還是害怕。這樣寫有什麽效果?不僅沒有損害英雄形象,反而更好更真實的展現了英雄。如果妳不害怕或驚訝,妳就不是壹個人。如果妳是神,妳會失去真實感,不會感動人。這種表現不僅反映了生活的真實,也反映了藝術的真實。
看打虎的過程,也是真實合理的。先寫老虎進攻,宋武防守。老虎是壹跳,壹擡,壹砍,宋武是壹躲,閃,再閃。雖然他也有害怕和驚訝,但他並沒有因為害怕而麻痹,而是如此的機警和矯健,整齊的躲閃和閃避說明他是壹個真正的英雄。老虎“抓不到三物,先失壹半之氣。”這種描述也符合生活的本質。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宋武才有機會轉入反攻。施耐庵故意寫宋武折了他的哨棒,讓他赤手空拳打虎,以突出宋武的力量。接下來,寫宋武只是丟了壹半哨子棒,用雙手按住了老虎。如果壹只手按住,另壹只手打虎,那就不合理了。當“老虎會把自己身下的兩堆黃土撿起來,做成壹個土坑”時,宋武會把老虎的嘴按進坑裏,然後“偷右手,舉起錘子大小的拳頭就打。”“五七十拳”,老虎被打死了,但還沒死。這時,宋武回到樹林,找到了折了壹半的哨子棒,殺死了老虎。這是非常正確的,因為在這個時候,宋武沒有力氣,只有用哨子棒才能殺死老虎,而且因為老虎在這個時候不能移動,宋武能夠把自己拉出來找到哨子棒。至此,作者已經生動地展示了宋武的超人力量和武功。這雖然有些誇張和理想化,但卻是合理的、真實的、可信的。既有生活真實的體現,又有作者的藝術創造,是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完美結合。
施耐庵當然沒有打過老虎,也沒有見過別人打過老虎,但他寫的打虎是如此的生動、合理、形象。這是因為作者從生活的實際出發,對相似的生活經歷進行了藝術的濃縮和概括,在當前可能的基礎上,進行了合理的想象和誇張。這表明中國古典小說的現實主義藝術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應該說,宋武深受人們喜愛的根本原因在於作者對宋武的現實描寫。現實主義的描寫本質上是壹種生活化的表達,把人物放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中,用自己的行動表現個性。除了《水滸傳》中的“景陽岡大虎”壹節,作者在《水滸傳》中多次運用栩栩如生的表現手法,生動地展現了宋武這個光明磊落、積極進取、富有正義感和反抗精神的英雄形象。
作為壹個活著的英雄,宋武既有優點也有缺點。作者在描寫這個人物時,緊緊抓住了他的優點和缺點的相互起伏,讓人們在這個變化的過程中認識宋武。
宋武在涇陽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為自己贏得了深廣的聲譽和掌門人的位置。在出差送稅錢的時候,武大郎被西門慶和潘金蓮毒死。去縣衙告狀不準,借謝琳邀酒得真言,潘金蓮親手殺了西門慶。然後投降朝廷,和孟州壹起被刺。在此期間,宋武是壹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偶爾也有點虛榮,但他的勇敢和堅強永遠銘刻在讀者心中。
在孟州,宋武幫助他的善良奪回了被蔣門神占領的快活林,從而得罪了蔣門神。蔣門神的後臺主管張都健和張勇將他設計成壹個小偷。此時的宋武雖然也很勇敢,但畢竟有些諂媚,他那種不分青紅皂白的善良讓人覺得宋武似乎分不清是非。
然而血的教訓讓他成熟了,他的怨恨變成了驚心動魄的反抗。他在飛雲鋪大鬧,鮮血灑在鴛鴦樓上,殺死姜、張等十幾人,蘸血在墻上寫道:“殺虎!”生活使宋武認識到了真實的社會。他沒有向政府投降,而是先去了二龍山,然後回到梁山伯,加入了武裝抵抗的行列。
宋武主動或被動地改變了他的生活,同時也被生活所改變。只有抓住了這壹點,作者才更深刻地塑造了宋武的英雄形象。
宋武在抗擊政府圍剿的戰鬥中英勇堅定,是起義軍的主要將領之壹。他上告宋江,指責他“今日上告,明日上告”。寒了兄弟們的心!“後來他在招方臘的時候,右臂被砍斷,在六和殿出家。
這就是宋武,壹生光明磊落,積極進取,富有正義感和反抗精神。雖然被別人利用,但他最終從殘酷的現實中醒悟過來,迷失了自我,壹步步克服了自己的弱點,逐漸走向成熟。這是由於作者對宋武的生動描寫和現實主義藝術手法的成功運用。
對於楊誌,茅盾先生也有壹段精彩的評論:“楊誌因為華士綱的倒臺而失去了官職,卻無法復職。他窮困潦倒賣刀,不小心打死了壹個痞子,就填了罪。沒想到,柳暗花明又壹村成了梁中書門下的官,最後不得不逃離江湖,擺脫掉。”“楊誌壹心當官,‘爭妻’。”茅盾先生對楊誌的評價應該是又愛又恨。其實幾乎所有人對楊誌這樣的壹個人物都有不同的看法。
從楊誌的“官迷”人格出發,施耐庵在作品中給我們留下了他個性化的語言、個性化的行動和個性化的人生態度。
在語言上,可以看到楊誌在殺了潑皮牛二之後說的壹句話:“不是官階的問題,用妳的棍子打死這個潑皮,妳就用妳的棍子去找政府。”雖然他話不多,生活境遇落魄賣刀,但他凜然的好氣質還是在列。難怪他總自稱“門後三代”。毫無疑問,他有領袖的風範,他果敢果敢。
楊誌的所作所為更能說明他是壹個“官迷”。楊誌曾經是掌管寺廟和政府的官員,但他仍然沒有因為失去華世綱而放棄做流亡使節的幻想。罪赦之後,他想到了“跑官買官”——壹個五尺熱血男兒,壹個英雄的後代,壹個武功高強的前朝統帥,都要走這條路。“今天收的壹車錢貨,回東京就用在樞密院,然後我就註意自己的活動了。”金聖嘆對此評價道:“文官要錢,使其動,至於武官,也要錢,使其動,豈止是楊誌之痛!”此時的楊誌,壹反其家族的正直傳統,主動適應官場潛規則。為了回北京尋求復職。回京途中,路過梁山時,楊誌與拿著“投名狀”的林打得不分上下。王倫想邀他上山,但他不肯玷汙“無罪姓”,不肯入夥。到東京後,由於高俅的阻撓,耗盡家產流落街頭,因賣刀殺潑皮牛被刺死在大名府,受到梁中書賞識,提出建議。他竭盡全力為梁中書的生日節目保駕護航,但仍然被晁蓋和吳用擊敗,盡管他很聰明,對江湖很有見地。搶劫後,他和奪取了寺,占領了二龍山,走上了反抗之路。三山聚義戰青州時,提出聯合梁山泊,後回到水泊,成為梁山馬軍八虎騎、先鋒使,壹心準備拉攏。求愛之後,死在去方臘的路上。
楊誌壹生的追求就是做官。作為壹名軍官和門後,他渴望在邊庭建功立業,為祖上爭光,“討個影妻”。他生活中的所有變化都基於此。姓“清白”的時候想做官,落草了還是想做官。入伍後,為了謀求更高的官位,他依然努力為大宋爭地,直到去世。
施耐庵善於抓住人物性格的關鍵點,並以此為中心進行刻畫。楊誌是這些人物的成功範例,他的成功也證明了施耐庵個性化人物描寫藝術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