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巨鹿之戰
項羽的巨鹿之戰時,經常會說下面這句話,“破釜沈舟 不破不立 破而後立 不生則死”。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壹還心。”?
意思與破釜沈舟意思相同, 不留後路,只有向前走,不能回頭了。
章邯殺敗項梁後,認為楚兵不足為慮,於是引軍北渡黃河,大破趙國。趙王以陳余為將,張耳為相,敗走巨鹿,章邯率領王離、涉間***四十萬圍攻巨鹿。?
楚懷王聽聞項梁戰死,非常害怕,從盱[xū]臺趕到彭城,收編項羽、呂臣的軍隊由自己統領,並任命呂臣為司徒,呂臣的父親呂青為令尹,封劉邦為碭[dàng]郡長、武安侯,仍舊統領碭郡的軍隊。?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楚懷王以宋義為上將軍,封項羽為魯公,為次將,範增為末將,以宋義為主帥率兵五萬前往救趙。宋義軍行至安陽,逗留四十六日,不再進軍。
項羽向宋義建議說:“秦軍圍趙於巨鹿,我們快速引兵渡河,和趙兵內外夾攻,必然可以擊破秦軍。”但宋義不肯發兵,還在軍中飲酒作樂。時天氣寒冷,又下大雨,士卒又冷又餓。
項羽見此狀況,於早晨去見宋義,將其斬殺。項羽提著宋義的頭告訴將士:“宋義想要和齊聯合謀反,楚懷王暗令我將其殺死。”諸將因為畏懼而屈服,不敢抗拒,於是推項羽暫為上將軍。桓楚將此事報告給楚懷王,楚懷王就任命項羽為上將軍。?
項羽殺了宋義之後,威震楚國,名聞諸侯,於是派遣當陽君、蒲將軍率領兩萬士卒渡河,多次進攻章邯給王離軍輸送糧食的甬道,但收獲不大,趙將陳余派人請項羽再次發兵。項羽率領全部兵馬渡河,與秦軍大戰九次,章邯破走,項羽率軍繼續北上進攻王離。
楚兵以壹當十,呼聲動天,打退章邯後,諸侯軍受到了極大的鼓舞,與項羽壹起進攻王離,斬殺蘇角,並生擒王離,秦將涉間不願投降而自殺。大破秦軍後,項羽於轅門召見諸侯將領,諸將無不跪著前來,不敢仰視項羽。於是項羽為諸侯上將軍,諸侯都歸附於他。?
項羽讓蒲將軍領兵,日夜兼行渡過三戶津與秦軍交戰,將其擊敗。而後項羽率領全軍又於汙水上大破秦軍。章邯再次派人來見項羽,想要訂立和約,項羽召軍吏來商量說:“現在軍糧越來越少,想答應他們。”軍吏說可以。
於是,項羽和章邯約在洹水南殷虛上相見,並訂立盟約。章邯見到項羽後,哭著向項羽傾訴趙高的種種行為。於是,項羽立章邯為雍王,司馬欣為上將軍,率領秦軍為前部,行至新安。
《史記》經過司馬遷外孫楊惲的努力,才開始流傳,但到東漢時已經有了殘缺。
今本《史記》壹百三十卷,篇數跟司馬遷自序所說的相符。但《漢書·司馬遷傳》說其中“十篇缺,有錄無書”。三國魏張晏註:“遷沒之後,亡景紀、武紀、禮書、樂書、兵書(即律書)、漢興以來將相年表、日者傳、三王余篇”,班固在《漢書·藝文誌》中著錄馮商所續《史記》七篇;劉知幾認為續補《史記》的不只是褚、馮兩家,而有十五家之多。
《史記》有兩部,壹部在司馬遷的工作場所(宮廷);副本在家中。在漢宣帝時期,司馬遷的外孫楊惲開始把該書內容向社會傳播,但是篇幅流傳不多,很快就因為楊惲遇害中止。
司馬遷創作的《史記》比較廣泛地傳播流行,大約是在東漢中期以後。東漢朝廷也曾下詔刪節和續補《史記》。《後漢書·楊終傳》雲,楊終“受詔刪《太史公書》為十余萬言”。表明東漢皇室依然不願全部公開《史記》,只讓楊終刪為十多萬字發表。被刪後僅十余萬言的《史記》,在漢以後即失傳,以後壹直流傳的是經續補的《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