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像“賞心悅目”這種類型的成語還有哪些?

像“賞心悅目”這種類型的成語還有哪些?

心曠神怡、歡欣鼓舞,悠然自得,悠然自適,喜氣洋洋

1.心曠神怡

拼音:xīn ?kuàng ?shén ?yí

簡拼:xksy

解釋:曠:開闊;怡:愉快。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出處:宋·範仲淹《嶽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也。"

示例:又登海天閣,見萬頃銀濤,千山削翠,~。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四十回

近義詞:賞心悅目、悠然自得

反義詞:心煩意亂、心如火焚

語法:作謂語、狀語;指人的心境

成語故事:宋朝時期,同年進士滕子京與範仲淹是很好的朋友,1045年滕子京任嶽州知州,重修嶽陽樓,請範仲淹寫《嶽陽樓記》。範仲淹知道他被貶心情不好,就寫:"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2.歡欣鼓舞

拼音:huān ?xīn ?gǔ ?wǔ

簡拼:hxgw

解釋:歡欣:欣喜;鼓舞:振奮。形容高興而振奮。

出處:宋·蘇軾《上知府王龍圖書》:"自公始至,釋其重荷……是故莫不歡欣鼓舞之至。"

示例:但在革命成功了的當時,我們壹般的人是怎樣地~喲! 郭沫若《少年時代·反正前後》

近義詞:興高采烈、欣喜若狂、喜氣洋洋

反義詞:黯然銷魂、肝腸寸斷、愁眉苦臉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非常高興

3.悠然自得

拼音:yōu ?rán ?zì ?dé

簡拼:yrzd

解釋:悠然:閑適的樣子;自得:內心得意舒適。形容悠閑而舒適。

出處:唐·房玄齡等《晉書·苻堅載記·附王猛》:"自不參其神契,略不與交通,是以浮華之士鹹輕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懷。"

示例:荒涼的甲板上,只有~的水手們。 華而實《漢衣冠》八

近義詞:泰然自若、悠然自適

反義詞:若有所失

語法:作定語、狀語、補語;指人的心情

4.悠然自適

拼音:yōu ?rán ?zì ?shì

簡拼:yrzs

解釋:形容悠閑自在,神情從容的樣子。

出處:宋·陸遊《醉題》:"悠然自適君知否,身與浮名若個親?"

示例:常乘小艇,吹短簫,吹已,叩舷而歌,~。 《明史·楊恒傳》

近義詞:悠然自得

反義詞:

語法:作定語、狀語;指人的心情

5.喜氣洋洋

拼音:xǐ ?qì ?yáng ?yáng

簡拼:xqyy

解釋:洋洋:得意的樣子。充滿了歡喜的神色或氣氛。

出處:宋·範仲淹《嶽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示例:馬上的將士們都 是精神抖擻,~,絲毫不象是吃過敗仗。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五章

近義詞:歡天喜地、喜眉笑眼

反義詞:愁眉苦臉、愁眉鎖眼

歇後語:小兩口觀燈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非常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