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原意是四川多雨,那裏的狗不常見太陽,出太陽就要叫。比喻少見多怪。
讀音: shǔ quǎn fèi rì?
出處: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仆往聞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則犬吠。”
翻譯:四川盆地空氣潮濕,天空多雲。四周群山環繞,中間平原的水汽不易散開,那裏的狗不常見太陽,看到太陽後就覺得奇怪,就要叫。
擴展資料近義詞:
1、吳牛喘月?[ wú niú chuǎn yuè ] 據說江浙壹帶的水牛害怕酷熱,見到月亮也以為是太陽,因此發喘。後用以比喻因遇到類似的事物而膽怯。也借指天氣酷熱。
出 處:漢·應劭《風俗通》:“吳牛望月則喘;使之苦於日,見月怖,喘矣!”
2、蟬不知雪?[ chán bù zhī xuě ] 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比喻人見聞不廣。
出 處:漢·桓寬《鹽伯論·相刺》:“以所不睹不信人,若蟬之不知雪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