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言既出駟馬難追的出處是如下:
壹言既出駟馬難追是壹個常見的成語.,出自《論語·顏淵》,意思是說出壹句話,四匹馬都追不回來,表示說話要謹慎、慎重,不能輕易食言。下面是壹些關於這個成語的詳細信息和。
壹言既出駟馬難追的出處:《論語·顏淵》:子曰: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
壹言既出駟馬難追意思是孔子說:夫子說的都是君子應該說的話,駟馬追不上舌頭的速度。
又見於《鄧析子·轉辭》:“壹言而非,駟馬不能追;壹言而急,駟馬不能及。”
解釋:說出壹句話,四匹馬都追不回來,表示說話要謹慎、慎重,不能輕易食言。這個成語強調說話人的責任和義務,暗示壹旦說出,就不能反悔。
論語中的另壹句話:“君子壹言,駟馬難追。”和這個成語非常相似,意思是君子壹旦承諾,就像四匹馬壹起拉的車壹樣無法挽回。
這個成語在古代就被廣泛使用。例如,《史記·魏公子列傳》中就有“夫公子之行,臣知不為也;公子既諾臣,有如先王之命,雖百世千世,不易也。
在現代漢語中,這個成語依然被廣泛使用。例如,在商業談判中,壹旦做出承諾,就不能輕易反悔;在日常生活中,壹旦答應別人的事情,就要盡力完成。
這個成語還可以和其他類似的成語聯系起來。例如,“壹諾千金”和這個成語有相似的意思,都表示說話算數、承諾不可更改。
總之,壹言既出駟馬難追這個成語強調了說話人的責任和義務,表示說話要謹慎、慎重,不能輕易食言。這個成語在古代就被廣泛使用,至今仍然在漢語中得到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