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什麽叫瞻前顧後?有哪些歷史典故?什麽是反義詞和同義詞?

什麽叫瞻前顧後?有哪些歷史典故?什麽是反義詞和同義詞?

第728號成語“向前看,向後看”註音ㄓㄢㄧㄢˊㄞㄨㄏㄡˋ漢語拼音zhān qián gù hòu“寓意深刻,向前看。

顧回頭。

“瞻前顧後”是指先看前面,再看後面,形容謹慎、周密。

後來用來形容回顧過去,規劃未來。也用來形容猶豫不決,顧慮太多。

出自戰國楚辭屈原《離騷》。

典楚原屈原《離騷》戰國時期(引自《楚辭》)夏傑經常不聽Xi的話,但他遭受了各種災難。

辛之後,甚為尷尬,殷宗用之久矣。

唐語嫣只恭敬,周談道而不壞。

養才而賦能,惟順繩墨而不靜。

上帝是無私的,但我不知道如何幫助人們的道德。

付偉的聖賢們用毛做事情,所以他們不得不用這個來降服。

向前看和向後看,彼此對視1 & gt;人的計劃極其2 & gt。

夫不義而可用,夫不善而可服。

【註意】(1)相面:看對方。

(2)姬姬:急需。

典故表明,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壹位大臣,最初被重用為司徒的要職。

但後來,決定與秦交好,屈原看到了秦的計劃,強烈反對。王懷聽信了惡人的讒言,把屈原貶到楚國西北邊陲的漢北。

屈原雖然被流放到邊疆,但他始終為國家大事和國家前途擔憂,所以寫了《離騷》這篇文章,同時表明了自己的忠誠和愛國之心。

有壹段話講的是壹個君主應該具備的美德。以古代君王為例。像夏傑和商周這樣的暴君違背了正道,殺害了他們的臣民,導致了國家的滅亡。商湯、大禹、周文王、武王等先賢,以誠待人,走正道,使天下太平。

屈原因此得出結論,政治家要懂得任用人才,辦事要有章可循,不偏不倚。

“瞻前顧後”,要做到前後兼顧,做事認真細致,看清楚人民群眾的需求和希望。

後來“瞻前顧後”也被用來形容回顧過去,規劃未來。

而且,如果只向前看,只向後看,往往會忘記采取行動,所以“向前看,向後看”也被用來形容猶豫不決,顧慮太多。

書證:01。戰國楚辭屈原《離騷》:“瞻前顧後,且看民計。」

(來源)02。韓的歷史。音量100。傳:“季末,我淫,我信巫史,大夫驕,侯波驕,我生。”

向前看,向後看,是開始。」

03.後漢的歷史。第59卷。張衡傳:“若瞻前顧後,可助己戒,何以陷兇禍!”"04."齋藤優子語。第八卷。學習2。《通論·為學之道》:“如項羽救趙,渡舟沈舟破釜,執三飲食,士將死,無心歸,故能破秦。

三思而後行,就不行了。」

05.《隋唐演義》24:“智者足智多謀,勇者能決斷。如果世上的事經過智者的心,畢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只是瞻前顧後,趨利避害,事情怎麽做?"06."《紅樓夢》37:“開合作社,就得當主人。

雖然是個倔兒子,但是要瞻前顧後,而且要賤,不能得罪別人,然後大家才有意思。」

07.回到《官場現形》第四、七章:“妳們這些孩子的家庭只關心眼前,卻不懂得向前看,向後看。妳連這個算盤都不會打。我看妳以後多好!用法說明1。語義描述形容謹慎、徹底。

贊。

對“謹慎和嚴謹”的表達使用類別。

例句< 01 >這個問題涉及面很大,壹定要瞻前顧後,深思熟慮,不要輕率!& lt02 & gt這件事看似無足輕重,其實牽涉到很多利益,必須小心謹慎處理。

& lt03 & gt任何事情在實施之前都應該仔細計劃。最好能往前看,記錄在案,以免發生無法補救的事故。

& lt04 & gt諸葛亮策劃的每壹個戰略都是前瞻性的、周密的,甚至連退路都是設想好的。真不愧是壹代軍師。

& lt05 & gt要想活動圓滿結束,事前壹定要瞻前顧後,做好各種情況的沙盤推演,才不至於應付不了突發事件。

二、語義解釋做事猶豫不決,顧慮太多。

貶義。

用類別來表達“優柔寡斷”。

例句< 01 >總是這樣瞻前顧後是成不了大事的!& lt02 & gt如果妳向前看,猶豫不決,妳永遠不會成功。

& lt03 & gt世事難料,與其固步自封,不如大膽嘗試。

& lt04 & gt他總是向前看,向後看,所以經常錯失機會,永遠只能做壹個普通的上班族。

& lt05 & gt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杞人憂天、瞻前顧後的人很難出人頭地。

& lt06 & gt他總是在重要時刻猶豫不決,這使公司白白失去了很多生意。

& lt07 >;大膽果斷的人往往能抓住機會,而猶豫不決、猶豫不決的人則容易被社會淘汰。

& lt08 & gt他總是要求盡善盡美,做事總是瞻前顧後,顧慮多,讓人覺得有點窩囊。

同義詞:三思,謹慎,優柔寡斷,優柔寡斷

反義詞:勇往直前,輕舉妄動,決定馬上確定參考詞,憧憬未來,憧憬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