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不拘壹格
拼音: bù jū yī gé
解釋: 拘:限制;格:規格,方式。不局限於壹種規格或壹個格局。
出處: 清·龔自珍《己亥雜詩》:“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壹格降人才。”
造句舉例: 不但體裁,風格,題材,表現手法可以鼓勵勇於創新,甚至連主題,也可以是不拘壹格的。 ★秦牧《“果王”的美號》
近義詞: 形形色色、五花八門
反義詞: 如出壹轍、千篇壹律
歇後語: 中藥鋪的家夥
燈謎: 否;囫;自由體
用法: 作賓語、定語、狀語;比喻打破常規
故事: 清朝思想家龔自珍面對腐敗的清政府,主張改革,提倡禁煙,得不到朝廷重用。48歲毅然辭官歸隱,在路過鎮江時看到當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詩壹首:“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壹格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