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以訛傳訛的意思

以訛傳訛的意思

以訛傳訛的意思指把本來就不正確的話又錯誤地傳出去,越傳越錯。以:拿,把;訛:謬誤。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拼音:yǐ ?é ?chuán ?é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況且他原是到過這個地方的,這兩事雖無考,古往今來,以訛傳訛,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這古跡用以愚人。”譯文:況且他原本是來過這個地方的,這兩件事雖然沒有聯系,但是這麽多年來,越傳越錯,還有好事者故意弄出這古跡用來騙人。

反義詞:衣缽相傳、壹脈相承

歇後語:流言生蜚語

例句:這種不確定的事情我們不應該以訛傳訛。

擴展資料:

相近成語:三人成虎

解釋:三個人謊報城市裏有老虎,聽的人就信以為真。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

用法:復句式,作分句,含貶義。

拼音:sān ?rén ?chéng ?hǔ

反義詞:眼見為實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魏策二》:“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遠於市,而議臣者過於三人矣。”

譯文: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壹說,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裏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

例句:判斷壹件事情的真偽,必須經過細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否則“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