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喻不顧事實,隨口亂說或妄作評論。
2、成語出處
晉·孫盛《晉陽秋》:“王衍,字夷甫,能言,於意有不安者,輒更易之,時號口中雌黃。”
3、成語故事
晉朝清談家王衍擔任元城縣令時很少辦公事,經常約人在壹起沒完沒了地閑聊。他最喜歡老子和莊子的玄理,清談時手裏拿著麈尾拂塵,侃侃而談,經常前後矛盾,漏洞百出,有人質疑時,他隨口更改,隨心所欲。人們說他是“口中雌黃”。
晉代,都城洛陽名士雲集,人才輩出。但大家最喜歡研究的並非經世之學,而是圍繞老子和莊子的學說展開清談,玄妙而又空虛。王衍,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壹,“信口雌黃”這個成語也因他而產生。
史料記載,王衍,字夷甫,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生於公元256年。他出身名門望族,父親曾任平北將軍,“竹林七賢”中的王戎為其堂兄。
王衍少年時隨家人在京城生活,他在當時可是非常有名的壹個美男子,身姿俊秀,雙目如神,言談舉止安詳文雅,連名士山濤看到後也禁不住對朋友感慨道:“不知是哪位婦人,竟生出如此俊美的兒子!”
王衍從小博覽群書,才華出眾,長大後步入仕途,頻頻提升,年紀輕輕就做到了黃門侍郎這種皇帝侍從官的官職。由於受到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他漸漸地迷上了玄學。他精通玄理,出口成章,為世人所傾慕。當時,人們清談時必定要手執壹種用木條和獸毛做成的工具,名叫塵尾,它本是用於驅蟲﹑撣塵,但相沿成習就成為壹種名流雅器。王衍常常拿持在手的塵尾很特別,柄為白玉做成。每當清談的時候,人們壹邊聽著他的高談闊論,壹邊看著他那和塵尾玉柄壹樣白皙的手,無不目瞪口呆。
與友人談玄論道,王衍有壹個習慣:感覺別人講的經義玄理中有什麽不妥當的地方,立刻就要進行批駁更改,有時甚至搞得連自己的話也前後矛盾。當時,人們用黃紙寫字,發現寫錯了,就拿黃色的雌黃來塗抹,然後再予更正。大家見王衍這樣喜歡更改別人的言論,於是便給他起了壹個綽號——“口中雌黃”。
崇尚玄談的王衍後來在官場上也出盡了風頭,曾經做過晉朝的尚書令、司空、司徒、太尉等重要官職,位極人臣。經過“八王之亂”等政治動蕩,西晉迅速走向衰亡,王衍56歲那年在壹次兵敗後被人推倒墻壁砸死。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