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式整齊
漢語成語最顯著的特點是大多由四字構成,書面上由四個漢字記錄,這是漢語獨有的語音形式。成語的四音節形式,是在漢族文化傳統,心理習慣影響下,在漢語語匯長期發展下形成的。成語中的四個音節,既可以滿足容納豐富的語言信息的需要,表意清楚。又能構成錯綜復雜的語法關系,而且形式又簡單,不至於太松散。
(2) 音律和諧
成語是人們在長期反復運用語言過程中提煉出來的,它的每壹個結構要素,都已失去了獨立性,而相互依存,凝結成為壹個整體,形成壹個定型化的語言單位。
(4) 言簡意賅
成語的內容十分豐富,他通過提煉的形式,傳遞出豐富的信息,所以言簡意賅是成語在表義上的突出特征。許多成語往往具有雙層含義,真實意義常隱於字面意義的背後,引發人們廣泛的聯想,這也是成語具有獨特魅力的重要原因。如“守株待兔”“偃旗息鼓”形象而含蓄的說明了深刻的哲理,令人深思。
成語以其結構的凝固性,意義的完整性,聲律的和諧性,被公認為是民族語言的珍品。成語言簡意賅,透過簡短的形式,領悟豐富的內涵,常是其他形式無法比擬的。成語本身常由修辭形式凝結而成,富有語言魅力。加上成語用字典雅古樸,字字取精用宏,韻味獨具,氣勢不凡。成語具有如此多的特點為什麽還要活用呢?下面我們來談壹談它活用的原因。
二、成語活用的原因
(壹)喜聞樂見
成語的獨特特點和成語以四字格為主的形式,是人們所喜聞樂見的。中國自古以來講究對稱美,均衡美,反映在語言結構就是鐘愛四字格。
(二)陌生的美
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在《詩學》中說過:“人們喜歡被不尋常的東西所打動。”改換成語中的字詞,偏離成語的常規,要麽語意理解偏離,要麽語言符號(讀音用字)偏離,目的是創造壹種“不尋常”的東西來,用不同凡響,別具壹格的形式和理解,產生壹種陌生美,頓悟美,去“打動人心”,激發人們的聯想和想象,並把這種不尋常的感受引向預測的最佳境界。
三、成語活用的主要方式
(1)易序式。
改變成語語素的詞序。如:“萬頭攢動,碑前啜泣重。壹顆巨星隕落去,誰不首疾心痛!……”其中“首疾心痛”由“痛心疾首”易序而成,這是為了押韻。魯迅《為了忘卻的記念》 “重要是損己利人的,他就挑選上,自己背起來。”將“損人利己”該為“損己利人”,很好地概括了革命作家柔石作為壹個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高尚情操和高貴品質。
(2)易字式。
改換成語中的某個字。如:“水落油出”、“燃煤之急”、“虎頭豹尾”便是由成語“水落石出”、“燃眉之急”、“虎頭蛇尾”易字而成的。
(3)擴充式。
在成語中間嵌入其他的詞語。如“標新立異”、“披星戴月”有人分別擴充為“標現代化之新,立現代化之異”、“披星而出,戴月而歸”。
(4)節縮式。
將四字成語節縮成兩字(或三字)。如“大方之家”、“拋磚引玉”、“畫蛇添足”常被簡縮
(5)離析式
拆開成語,另成新意。如“有土而不豪,是紳而不劣”(茅盾)由“土豪劣紳”離析而成;“已到了懸崖,為何還不勒馬?”由“懸崖勒馬”離析而成。
(6)標點式
在成語中間插入標點符號,另造新意。如《望“洋”興嘆》(漫畫標題)中的“洋”加引號代指洋貨,強烈地諷刺了某些國人的崇洋心態。“對!牛彈琴。”在成語中加壹嘆號,並在最後加壹句號,則使成語“對牛彈琴”變成了句子,並能有力地回擊對方,達到“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藝術效果。
(7)否定式。
反彈琵琶,對壹些成語的意義給予否定。《“旁觀者”未必“清”》、《亡羊補牢,為時已晚》即是此類標題。
(8)易色式。
改變成語的感情色彩、語體色彩或使用範圍。“壹世之雄”是褒義的,魯迅曾用來諷刺那種裝腔作勢、色厲內荏的假英雄,這是易褒為貶;“野心勃勃”是貶義的,《紅巖》中李敬原用它來贊揚成崗,這是貶詞褒用。要結合語境很容易理解。
(9)別解式。
臨時賦予成語以新的意義。如:“二樓三樓——廠長書記;四樓五樓——親戚、‘關系’;工人階級——頂天立地;知足常樂——咱不生氣。”(《中國青年報》)“頂天立地”原來意思是形容英雄氣概,這裏是說工人們在分房時得到的是壹般人不愛住的最高(頂天)、最低(立地)層,“頂天立地”被賦予新的意義。壹些人視婚姻如兒戲,常好說“我們要再結再離(再接再勵)”,用的也是成語的別解式。
(10)意譯式。
如:“然而禍不單行,掉在井裏的時候,上面又偏來了壹塊大石頭。”(魯迅《故事新編?采薇》)後壹句便是成語 “落井下石”的意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