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是miàn hóng chě。
面紅耳赤,中國成語,拼音:mi à n Hó ng ě r Chi,意為面紅耳赤。形容因激動或羞愧而臉紅。來自齋藤優子流派。清朝時,壹個浪子下定決心改過自新,給自己取了另壹個名字“死裏逃生”。在街上,他遇到壹個賣小說的人。他好奇的看了看,是“九死壹生的筆記”和“20年來目睹的詭異情況”。看完之後,他不禁臉紅,著迷。他把這本書改成了張輝的小說,出版了。
單詞和句子的擴展:
1.從小說泄露的內容來看,範德比爾特對變態性行為毫不留情的描述足以讓人汗顏。
2.可以和老板商量事情,甚至會紅著臉。
3.我們所有人都不難想象,奧巴馬和希拉裏是面紅耳赤。
4.小李性格內向。她上臺說了幾句就臉紅了,只好草草收場。
5.也經常看到兩對情侶為了買什麽款式的燈具而大打出手,最後不歡而散。
6.每個人都承認意識對身體有各種影響,因為每個人都見過別人嚇得臉色發白或者氣得臉紅。
7.多少次因為堅持自己而僵持不下,面紅耳赤?
8.最後,我猜他覺得我的臉紅和可憐巴巴的東拉西扯太可怕了,於是反過來開始同情我。
9.他稱贊尼基的美麗,使她臉紅。
10,他緊張得不知道該怎麽辦。他面紅耳赤,嘴巴吱吱作響,表示說不出完整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