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合之眾成語故事如下:
西漢末年,王莽(邯鄲市大名縣人)被打敗後,劉玄稱帝。扶風茂陵(今陜西省)人耿弇隨其父耿況投奔了劉玄。沒過多久,邯鄲人王郎自稱漢成帝之子劉子與,在西漢宗室劉休和大富豪李育等的支持下,自立為帝,建都邯鄲。
這時,耿弇手下的孫倉、衛包便勸耿弇投歸劉子與(王郎)。耿弇聞聽大怒,按劍說道:“劉子與這個反賊,我和他勢不兩立!等我到長安請皇上調動漁陽、上谷的兵馬,從太原、代郡出擊,來回幾十天,便能以輕騎兵襲擊那些‘烏合之眾’,勢如摧枯拉朽,定能獲勝。
誰不識大局,去投奔那些反賊,定遭滅族殺身之禍!”“烏合之眾”為貶意成語,比喻沒有組織,像壹群暫時聚合的烏鴉。
成語故事
西漢末年,政治日益腐敗,社會的動蕩不安。外戚出身的王莽在這種情況下奪取了皇位,建立了新朝。但他並未能挽救危局,新朝後期天下大亂,各路農民起義軍紛紛揭竿而起。壹支名叫綠林軍的起義軍推翻了新朝的統治,擁立西漢宗室劉玄為帝,史稱更始帝。
更始帝即位後,許多地方豪傑紛紛趕來投奔他,耿弇(yǎn)就是其中之壹。耿弇從小學習騎射,愛好兵法,希望能跟著劉玄成就壹番事業。就在他投奔劉玄的途中,有個叫王昌的人謊稱自己是漢成帝之子劉子輿,在邯鄲稱帝了。耿弇的手下決定改去投奔王昌,並力勸耿弇和他們壹起去。
耿弇卻說:“這個人肯定不是真的劉子輿。他的軍隊也不過是些烏合之眾,根本不值壹提。等我到了長安向皇上陳述利弊,朝廷就會發兵對付他們。妳們現在選擇去投奔他,在我看來也就離死不遠了。”隨行的人聽不進去耿弇的話,還是走了。
後來,耿弇因為道路阻隔沒有去成長安,於是改去晉見時任更始大司馬的劉秀。當時劉秀正為了王昌稱帝的事頭痛不已,耿弇對他說:“您有那麽多兵馬,邯鄲那些人根本不足為懼。”劉秀聽了大喜,稱贊他說:“沒想到妳小小年紀,竟有如此大誌!”
這之後不久,劉秀就率軍攻破了邯鄲,殺死了王昌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