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意孤行、獨斷獨行、禍不單行、倍道而行、雷厲風行
1.壹意孤行
讀音:[ yī yì gū xíng ]
註釋:指不接受別人的勸告,頑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觀想法去做。
出處:《史記·酷吏列傳》:“(趙)禹為人謙倨。為吏以來;舍毋食客。公卿相造請禹;禹終不報謝;務在絕知友賓客之請;孤立行壹意而已。”
2.獨斷獨行
讀音:[ dú duàn dú xíng ]
註釋:行事專斷,不考慮別人的意見。 形容作風不民主。
出處:清·容閎《西學東漸記》第十九章:“予已預備隨時辭職,以便足下獨斷獨行。”
3.禍不單行
讀音:[ huò bù dān xíng ]
註釋:禍:災難。指不幸的事接二連三地發生。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壹·紫桐和尚》:“師曰:‘禍不單行。’”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五回:“這才是福無雙降;禍不單行。”
造句:他妹妹發燒住院,他弟弟又讓汽車撞傷了,真是禍不單行啊!
4.倍道而行
讀音:[ bèi dào ér xíng ]
註釋:加快速度,壹天走兩天的行程。
出處:《失街亭》:“司馬懿背道而行,八日已到新城,孟達措手不及。”
5.雷厲風行
讀音:[ léi lì fēng xíng ]
註釋:厲:猛烈。像雷那樣猛烈,像風那樣快。比喻執行政策法令嚴厲迅速。也形容辦事聲勢猛烈,行動迅速。
出處:清·李漁《蜃中樓》:“大丈夫做事;雷厲風行。”
造句: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陛下即位以來,躬親聽斷,旋乾轉坤,關機闔開,雷厲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