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鳴鼎食。
鐘鳴鼎食,鐘:古代樂器;鼎:古代炊器。擊鐘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排場。出自《史記·貨殖列傳》。
成語辨析:
近義詞錦衣玉食;
反義詞粗茶淡飯、荊釵布裙、食淡衣粗。
成語典故:
司馬遷論人能出類拔萃,富甲壹方,實有非凡之毅力。蓋人精打細算,勤奮節儉,乃生財致富之正途,故致富者必出奇制勝也。耕田務農乃繁重之業,而秦楊以之為壹州首富。掘墳盜墓本為作奸犯科,而田叔以之起家興旺。
賭技博戲本為不良之行,而桓發以之而富甲壹方。沿街叫賣為男人賤業,而雍樂成以之殷實富饒。販脂賣膏為恥辱之業,而雍伯以之獲利千金。賣水鬻漿本為小本經營,而張氏以之賺錢千萬。
磨刀礪劍本為雕蟲小技,而郅氏以之列鼎而食。售羊胃肉脯乃微不足道之事,而濁氏以之車馬成行。為馬治病乃低淺醫術,而張裏以之擊鐘佐食。彼等皆由於專心篤誌而致富也。“鐘鳴鼎食”之成語,即由此典故演變而來。
成語用法:作定語;常與“之家”連用。
示例:
1、漢張衡《西京賦》:“擊鐘鼎食,連騎相過。”
2、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回:“誰知這樣~的人家兒,如今養的子孫竟壹代不如壹代了。”
3、鐘鳴鼎食的巨室不是像榮國府那樣靠著先祖庇蔭而碌碌無為地寄生,恰恰是天天靠著不斷的創業實現著巨大的資金積累和財富滾動。出自余秋雨《抱愧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