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壹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語句,表示壹定的意義。它作為壹個整體應用於壹個句子中,帶有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
成語很大壹部分是從古代傳承下來的,代表壹個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語只是壹個微縮的句子。成語是壹種現成的詞語,與成語、諺語相似,但略有不同。
用法和解釋
1,壹心壹意:指壹心壹意,壹心壹意。
2、哄堂大笑:形容房間裏的人同時大笑。
3、雙管齊下:比喻同時做兩件事。
4、栩栩如生:把文藝作品的形象描述給人和其他生物,非常逼真,仿佛有生命壹樣。
5、胸有成竹:比喻在做壹件事之前,已經有了充分的準備和把握。又稱“胸有成竹”。
6、熟能生巧:指做事熟練,就會掌握竅門。
7.壹滴水穿石:比喻力量雖小,但只要堅持做下去,就能做成很難的事。又稱“滴水穿石”。
8.百發百中:形容射箭或射擊技術非常高明。
9.無價之寶:指極其稀有珍貴的物品。
10,畫龍點睛:比喻來說,增加壹兩個關鍵詞會讓內容更加精辟有力。
11,畫蛇添足:比喻畫蛇添足,做多余的事會毀了事情。
12,事半功倍:比喻費力少,收效大。與“事半功倍”的意思相反。
13,千載難逢:形容機會難得,彌足珍貴。
14、拔苗助長:比喻無視事物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而使事情變得更糟。
15,得過且過:形容做事馬虎,敷衍了事,壹天算壹天。
16,忘乎所以:原意是因為快樂而忘記壹切。現在,膚淺的人經常被描述為太高興而無法控制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