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其手,上上下下,承上啟下,不相上下。
1、上下其手
讀音:shàng xià qí shǒu
解釋: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
出處:朱自靖《“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虧得尚有“巧妙不同”壹句註腳,還可上下其手壹番。?
2、上上下下
讀音:shàng shàng xià xià?
解釋:對壹個集體中從上到下所有人的總稱。
出處:曹禺 《北京人》第壹幕:“她心地慈祥,口裏嘮叨,知悉 曾 家事最多,有話就說, 曾 家上上下下都有些惹他不起。”
3、承上啟下
讀音:chéng shàng qǐ xià
解釋:接續上面的並引起下面的(多用於寫作等)。也作承上起下。
出處:宋·張炎《詞源·制曲》:“最是過片不要斷了曲意,須要承上啟下。”
白話釋義:最後是過了片頭不要斷了曲子的意思,需要承上起下。
4、不相上下
讀音:bù xiāng shàng xià
解釋:分不出高低好壞。形容水平相當。
出處:唐·李肇《唐國史補》:“楊氏、穆氏兄弟;人物氣概;不相上下。”
擴展資料
不相上下近義詞:分庭抗禮、平分秋色
1、分庭抗禮
讀音:fēn tíng kàng lǐ?
解釋:庭:庭院;抗禮:平等行禮。原指賓主相見,分站在庭的兩邊,相對行禮。現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對等的關系。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
白話釋義:國君都分站在庭的兩邊,相對行禮。
2、平分秋色
讀音:píng fēn qiū sè
解釋:比喻雙方各得壹半。
出處:”宋·李樸《中秋》詩:“平分秋色壹輪滿,長伴雲衢千裏明。”
白話釋義:車輪般的明月,平分秋色,整夜照得千裏雲衢壹片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