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轉帖:
==
古時候,有壹個官吏想排擠他的同僚,向老謀深算的師爺問計。師爺問:“其人最近的言行舉止如何?”
“他工作辛勤,但表情輕松。他生活清苦,但操守廉潔。他處境孤單,但不求聞達。”
師爺搖頭說:“毫無辦法,妳現在打不倒他。還得忍耐壹下,以後再說吧!”
三年以後,蓄意發動攻勢的官吏,又來找師爺商量。
師爺又問對方的言行舉止。回答是:“對方工作辛勤,但表情煩惱;操守廉潔,但言談偏激;不求聞達,只飲酒博弈。”
“情況大有進展,露出壹線希望。不過,妳想除掉他,目前還言之過早。”師爺說。
又過了三年,舊話重提。那個被算計的人此時的景況是“表情倔強,言語沈默,縱酒享樂。”
師爺說:“是時候了!他已經覺得不耐煩了。他開始感覺不值得,他有了絕望和自暴自棄的心情。他必然焦躁易怒,甘居下流。妳的機會來了。”
“我該怎麽辦?”
“第壹,設法刺激他,常常給他壹些小小的瓜葛,他會受到別人看不出來的傷害。第二,利用各種機會告訴妳的同事、長官,說他是個多疑善妒的人,使他沒有對象可以訴苦。第三,對他制造較大的爭執,使他崩潰。”
“然後呢?”
“然後妳就成功了。不過,妳要永遠記住妳是怎樣成功的。壹個人什麽時候覺得不耐煩、不值得,他的前途已到終點站,他已難以適應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
官吏依計而行,果然得逞。為了記取教訓,他寫了幾句話放在案頭:
任勞不認怨,無功;任怨不認勞,無用!
==
啟發:
如果妳實在不願意做,可以選擇不做,不要做了還抱怨,那樣不但得不到贊賞,反而會讓人對妳反感,妳的辛苦,就全無意義。
這就叫做“態度決定壹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