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過海的意思比喻各自拿出本領或辦法,互相競賽。
相傳八仙過海時不用舟船﹐各有壹套法術。民間因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諺語。
成語出處
最早的八仙出現在漢代,是號稱“淮南八仙”的八個文學家,當時稱作“八公”。《小學紺珠》記載:“淮南八公:左吳、李尚、蘇飛、田由、毛技、雷被、晉昌、伍被。”由此可見,淮南八仙只是八個文人,並非神仙。但後來因為有淮南王成仙的傳說,後世附會在他門下的八公便也成仙了,稱作“八仙”。
演變過程
明·無名氏《八仙過海》第二折:“則俺這八仙過海神通大,方顯這眾聖歸山道法強,端的萬古名揚。”
後人由此傳說提煉出成語“八仙過海”。
成語故事
八仙指的是古代神話裏的漢鐘離、張果老、鐵拐李、韓湘子、曹國舅、呂洞賓、藍采和、何仙姑這八位神仙。傳說八位神仙各有道術,法力無邊,在人間懲惡揚善,為百姓做了很多的好事。
成語寓意
八仙過海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篇章,也是人們經常使用的成語典故之壹,特別是在民間,其影響更為廣泛,由此演化出來的壹些風俗文化甚至流傳到了日本及其他壹些國家的沿海地區。在現實生活中,做壹件事情會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所以既不能人雲亦雲,也不能拘泥於前人經驗。
要學會創造,善於創造,用真正屬於自已的方法去實現目標。不過反過來講,方法有很多,實現目標的途徑也有很多,要善於找到壹個最佳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更省時、更省力地實現自己的目標。
八仙人物出處不壹,時代不同。最初見於史籍且確有其人的,是初盛唐時道術之士張果。五代宋初,關於呂洞賓的仙話傳說,流傳甚盛,與道教內丹修煉法的傳播相煽助,兩宋之際即盛傳“鐘呂金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