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來比喻對事物了解不全而固執壹點,亂加揣測。
出處
《長阿含經·卷十九·龍鳥品》:昔鏡面王敕侍者引壹象,令眾盲者摸之,觸象鼻者言象如曲轅,觸象牙者言象如杵,觸象耳者言象如箕,觸象頭者言象如鼎,觸象背者言象如丘阜,觸象腹者言象如壁,觸象髀者言象如樹,觸象膊者言象如柱,觸象跡者言象如白,觸象尾者言象如繼,各各***諍,相互是非;王見而大笑,頌雲:“諸盲人群集, 於此競諍頌;象身本壹體,異相生是非。”即比喻諸外道、異學等,不知苦諦、習諦、盡諦、道諦,各立門戶,而彼此爭論是非,猶如群盲之摸象,自無從通達實相;若能如實了知四聖諦,則能相***和合。
眾人摸象
比喻對事物只憑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經驗,就亂加猜測,想做出全面的判斷。
出處
《大般涅盤經》三二:“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人心不足蛇吞象
比喻人的欲望得不到滿足,就會做出蛇去吞象的事情;指人貪心,就會被自己的欲望所害。
出自《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戰國楚·屈原《天問》:“壹蛇吞象,厥大何如?”
示例羅洪憲詩:“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清·翟灝《通俗編·禽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