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而不怒,成語,意思是心有不滿,但能控制住它,不使之發展成為憤怒。怨而不怒是出自《國語·周語》。心有不滿,但能控制住它,不使之發展成為憤怒。
哀而不傷,出自《論語·八佾》。漢語成語,拼音是āiérbùshāng,哀:悲哀;傷:傷害。意思是形容感情有節制;另形容詩歌、音樂優美雅致,感情適度。比喻做事適中,沒有過度或不及的地方。
擴展資料:
孔子的《論語·八佾》之《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怨而不怒是後人仿寫,人物已不可考。快樂不是沒有節制的,悲哀卻不至於過於悲傷。
哀而不傷的用法,作主語,分句;比喻做事適中,沒有過度的地方。例如:老舍《四世同堂》四十三:“她喜歡打扮,願意有朋友,可是這都不過是壹些小小的、哀而不傷的、青春的遊戲”。
百度百科-哀而不傷
百度百科-怨而不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