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漢語成語中昆蟲的生物學特征
漢語成語中用到的昆蟲的生物學特征有:變態、食性、取食方式、群集、向性、築巢、結繭、發聲、發光、自衛、壽命、產卵地和方式等。
3.2.1壹只變態昆蟲壹生要經歷幾次蛻皮和變態。成語“金蟬脫殼”比喻用蟬若蟲蛻皮,變成成蟲,以擺脫對手的追求;“蜘蛛遊泳”比喻通過蜘蛛的遊泳網和蟬的變形來達到熟練的技巧。
3.2.2吃螳螂是3.2.3中著名的捕食性昆蟲,體現在3.2.4“螳螂捕蟬,3.2.5黃雀在後”等成語中。有些昆蟲是腐生的,所以3.2.6有成語“腐生昆蟲活”。3.2.7現在說災難壹定有內部原因。
3.2.8飼養方法蠶幼蟲的口器是咀嚼的,3.2.9能壹點壹點地咬桑葉,3.2.10。所以“噬鯨”這個成語形容它像蠶壹樣逐漸吞噬別人的利益;有些昆蟲如蠓可以鉆木,這在3.2.11中的成語“老鼠咬人吃東西”中有所體現,3.2.12中的“蛇咬人吃東西”的表述描述了壹個大叛徒,3.2.3006080806蟬的口器屬於吸收型,3.2.14只能吸進流質食物,而3 . 2 . 18
3.2.21集群性有些昆蟲,尤其是群居昆蟲,往往以大量個體聚集。3.2.22成語用來形容人的聚集,如“刺猬聚蟻”、“蜜蜂聚蟻”、“螞蟻聚蟻”。
3.2.24趨化性昆蟲有多種傾向,在漢語成語中也有體現,如“似蟻附腹”、“蟻附蠅”、“魚驅蠅”、“飛蛾撲火”、“夫驅臭”、“引蜂引蝶”。其中壹些也與昆蟲的食性有關。
3.2.27築巢有些昆蟲,尤其是群居昆蟲,會築巢。陸生白蟻在土中築巢,3.2.28可使堤壩產生空洞,3.2.29會危及其安全。成語“千裏之堤,3.2.30潰於蟻穴”就是用來比喻不重視3.2.31,小問題就會釀成大災難。
3.2.32結繭有些昆蟲會結繭。3.2.33例如,蠶可以吐絲做繭。3.2.34人類自古就知道如何利用它們。成語“作繭自縛”,意思是人被自己困擾、困住;“剝繭吐絲”的比喻是根據順序來尋求事物的發生發展過程;“獨繭吐絲”比喻條理分明的詩句,3.2.35清晰的脈絡或單方面的向往。
有些昆蟲會唱歌。人們用“蝶怨悲”、“沈默”、“爭馬寒蟬”、“爭壹口沸湯”、“蛙鳴”、“蟬喘驚雷”等成語來形容人們不同的心情。“蚊聚成雷”比喻很多人的喧囂,3.2.39小有大不同。
3.2.40發光有些昆蟲能發光,3.2.41就像《薛瑩囊螢》裏的螢火蟲。
3.2.42自衛有些昆蟲具有自衛的能力,如黃蜂用產卵器變成的毒針蟄敵。成語裏,意思是惡毒,3.2.45不是3.2.46。如“狼猛蜂毒”、“蜂蜇有毒”、“逗蜜蜂吃蜇刺”。
3.2.47壽命有些昆蟲似乎壽命很短。3.2.48如古人所想,蜉蝣壽命短,3.2.49壹般只持續不到3.2.50到1天,3.2.51最長不到3天。中國成語“蜉蝣”比喻壹些事物的生命短暫。
3.2.53產卵地和方式蜻蜓在飛行過程中在水上物體上產卵。成語“蜻蜓點水”就是指做事不深入。
3.2.55排便蒼蠅能舔食半流質食物,3.2.56排泄黑色糞便,3.2.57會汙染白色物體。“綠蠅沾白”“綠蠅指玉(玉)”等成語,用來比喻小人用讒言誹謗他人。
3.3中國成語中昆蟲的生態特征
有些成語從側面反映了壹些昆蟲與環境的關系,如“流水不腐,家徒四壁不咬人”、“沈默如蟬”等。從字面上看,是指經常轉動的門軸不易產生蛀蟲;《寂靜》中的“寒蟬”指的是深秋的蟬,因為天氣寒冷,它不鳴。
幾個不科學的昆蟲成語
因為成語大多來源於古語,而古人對昆蟲的了解又不夠,所以成語中對昆蟲的描述也有壹些不科學的地方。以下是壹些例子:
3.4做繭吐絲,3.5把自己裹在裏面,3.6。打個比喻,人做事,都是希望對自己有利的,3.8。結果,他們給自己惹上了麻煩,還有3.9。打個比喻,他們捆住手腳。蠶繭其實不是自找麻煩做出來的,而是3.10用來保護不會爬不會飛的蛹。
3.13成語“飛蛾撲火”出自《梁書傳·至灌》:“飛蛾撲火,3.14自焚不能吝嗇”。它意味著欣賞奉獻。現在普遍比作自殺,3.15是自毀。其實3.16不是奉獻,3.17不是求死,3.18是因為飛蛾有趨光性。人們利用這壹習慣,3.19利用黑光(其波長更適合昆蟲視覺)引誘蛾類,3.20可用於調查害蟲的種類和數量,3.21還可殺滅害蟲或收集蛾類標簽3.22份。
3.23《蜉蝣》古人認為蜉蝣就是“蜉蝣”,3.24這其實是壹種誤解。蜉蝣幼蟲(幼體)要在水中生活壹到三年甚至五六年,然後變成成蟲,3.25飛出水面。當然,它的成蟲壽命很短,最短只有幾個小時,最長只有六七天。也許是理解的局限,3.28古人只關註了蜉蝣的成蟲階段,3.29從而3.30認為蜉蝣是“曇花壹現”。
3.31蟬肚龜腸用成語“蟬肚龜腸”來形容可憐的處境。3.32是因為古人認為蟬只喝露水,3.33壹定是空腹。其實蟬不是以喝露水為生的,而是3.34用吮吸的口器粘在樹的嫩枝上,3.35吸樹的汁液,3.36也因此是樹的“吸血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