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修辭格有哪些?

修辭格有哪些?

問題壹:修辭手法有哪些 壹、修辭 修辭是修飾文字詞句、運用各種表現方式,使語言表達得準確、鮮明而生動有力。

1.掌握並學會運用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對引用、對比、借代、反語也應有所了解。

2.能簡要分析修辭方法在具體語言環境裏的表達效果的作用。

二、應掌握的幾種修辭方法

1.比喻

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淺顯、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穿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事物解說、幫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 擬人:把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作用: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3、 誇張:對事物的性質、特征等故意地誇張或縮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

4.排比  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壹致、意思相關聯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壹起。作用: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5.對偶  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壹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於記憶,有音樂美感。     對偶的種類有三種;正對、反對、串對、

如: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正對)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反對)

6.反復 為了強調某個意慧思,某種感情,有意重復某個詞語或句子。反復的種類:連續反復和間隔反復。連續反復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間隔反復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7.設問 為了引起別人的註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後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們思考,有的為了突出某些內容。

8.反問 無疑無問,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

9.引用  引用現成的話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兩種。

10.借代  用相關的事物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種類:特征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替整體。

11.反語  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按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問題二:常用修辭格有哪些有哪些 ? 壹 比喻

1 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寫事物或說明問題時用同他有相似點的別的事物或道理來打比方。

比喻裏被比方的事物叫“本體”用來打比方的事物叫做“喻體”聯系兩者的詞叫喻詞。例如:我們是花朵,老師是辛勤的園丁。

2比喻分三類:明喻 、暗喻、借喻。小學階段的學生主要學習明喻。

明喻的結構特點是用喻詞把本體和喻體連接起來,壹般格式是:甲像乙。

3 比喻的好處:可以對事物的特征進行描繪和渲染,使事物生動、具體、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另外,比喻可以用淺顯常見的現象對深奧的道理假意說明。幫助人深入理解。

4註意:

本體和喻體必須是根本不同的兩類事物,但兩者必須有相似點。

比喻要具體、淺顯、貼近、讓人壹看就明白。

二 擬人

1 擬人就是把事物當作人來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也就是用描寫人的詞語來描寫物 。例如:小燕子在屋檐下唱著歌,告訴人們春天來了。

2 好處:運用了擬人的寫法,把本來不是人的東西人格化,使被描寫的事物活躍起來,這就加強了語言的形象力。

3註意:運用擬人的寫法必須是真情的流露,感情必須符合描寫的環境氣氛。只有對所描寫的客觀事物具有真情實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運用擬人時還應註意比擬人和物在性格、形態、動作等方面應該有相似之處,才能把物寫的像真正的人壹般。

三 排比

1 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壹致,意思密切關聯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來,使語勢得到增強,感情得到加深。例如:汽車在奔馳,鉆機在轟鳴,人群在歡笑。

2 排比的句子包含三項或三項以上的相關的內容,他們的關系是並列或遞進的。壹般情況下,各部分又常用***同或相近的提示語。

3 好處:排比是壹種富於表現力的修辭方法,多用於說理或抒情。用排比說理可以把論點闡述的更嚴密更透徹: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發的淋漓盡致。

4註意:構成排比的壹組句子的意思總是有壹定的內在聯系,如果不按事理的內在邏輯順序壹層壹層的說下去,不僅說明自己思維混亂,也讓別人抓不著頭緒。運用排比必須從內容的需要出發,不能生硬的拼湊排比的形式。

四 設問

1 無疑而問,自問自答,以引導讀者註意和思考,就是明知故問。例如:是誰創造了人類世界? 是我們勞動群眾。

2好處:以設問作標題可以吸引讀者,啟發讀者思考,更好的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的作用。

有的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還有的說理文章為了使論證深入,波瀾起伏,在關鍵的內容上,設問說理,更是行之有效的辦法。

五 反問

1 無疑而問,明知故問。但它只問不答,把要表達的確定意思包含在問句裏。反問有兩種句式:壹是否定句,表達肯定的意思。二是肯定句,表達的是否定意思。

2 好處:用反問的方法表達語氣強烈,加重了語言的力量,能激發讀者的感情,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 註意:使用反問壹定要註意同正面的敘述、描繪緊密聯系,當問題十分清楚,結論十分明確的時候,再提出反問,效果就好。

六 誇張

1 誇張是有意對事物的形象、特征、程度等作了擴大或縮小的描述。

2 好處:可以使人感到真實可信。目的在於深刻的表現出作者對事物的鮮明的感情態度,從而引起讀者的強烈***鳴。還可以通過對事物的形象地渲染可以引起人們豐富的想象,有利於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征。

3 分類:擴大誇張,有時故意把壹般的事物往大處說。

縮小誇張,有時故意把事物往小了說。

4 註意:以客觀實際為基礎否則不能給人真實感。還要註意力求新穎,不落俗套,不要簡單機械的模仿前人。...>>

問題三:修辭和修辭格有什麽區別 1修辭――修飾文辭;作文;亦指文辭或修飾文辭。 修是修飾的意思,辭的本來意思是辯論的言詞,後引申為壹切的言詞。 修辭本義就是修飾言論,也就是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利用多種語言手段以收到盡可能好的表達效果的壹種語言活動。baike.baidu/view/5432

2修辭格,是人們在組織、調整、修飾語言,以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過程中長期形成的具有特定結構、特定方法、特定功能、為社會所公認,符合壹定類聚系統要求的言語模式,也稱語格、辭格、辭式等。修辭格,在語法表達中很多時候單獨使用,也可以綜合使用。常見的修辭格有20多種。

比喻、借代、雙關、引用……baike.baidu/view/314241

通俗壹點說:修辭範圍很廣,壹個字、壹個詞、壹句話、壹篇文章的修飾都可以稱為修辭,而修辭格就是固定言語格式了。

問題四:全部修辭手法有哪些? 語文修辭手法列舉如下:

具體有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復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較喻(又名強喻)、譬喻、飾喻、引喻、隱喻。

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復、象征、寄寓(寄托),互文,設問,反問,引用,等

特殊性描寫方法:

有白描,比擬(又名比體),避復,變用,層遞,襯墊(又名襯跌) ,襯托(又名反襯、陪襯),倒文,倒裝,叠音,疊字復疊,頂真(又名聯珠、頂針),對比,對仗(又名對偶、排偶),翻新,反復,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又名並提、合敘、合說);

有復叠錯綜,復合偏義,***用,合說,呼告,互體,互文,換算,回環,回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拈連,摹繪(又分為:摹形,摹聲,摹色),列錦,連及,誇張,警策,示現,雙關,重言,重疊,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須真(又名聯珠),諧音,歇後,象征,鑲嵌,析字,委婉(又分為:迂回語、謙敬語、避諱語),婉曲,通感(又名移覺、移就),跳脫,轉文,復踏。

比喻

1、定義

又叫打比方。即兩種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點,使用壹事物來比方另壹事物的修辭方法。

2、結構

比喻壹般由三個部分組成,即本體(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體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誌性詞語)。

3、種類

根據比喻結構的三個部分的異同和隱現特征,可分為四種。

(1)明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仿佛、猶如、宛如、像……壹樣、仿佛……

似的,恰似”等連接。常見形式是“甲像乙。如:葉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 *** 的裙。

(2)暗喻。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是、成了、變成“等連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廣場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紀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岡。

此外,暗喻還有壹些變體需註意的是:

①修飾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修飾與被修飾、限制與被限制的形式來實現比喻關系。例如:

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之間以同位復指形式表現比喻關系。例如:王老八妳不要灌湯

③註釋式暗喻:本體與喻體以註釋說明的形式表現比喻關系,常用破折號連接例如:五點鐘,

上工的汽笛響了。紅磚“罐頭”的蓋子―那扇鐵門壹推開……

(3)借喻。不出現本體和喻體,直接敘述喻體。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例如:最可恨那些

毒蛇猛獸,吃盡了我們的血肉。

(4)博喻。連用幾個喻體***同說明壹個本體。例如:壹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開在了屋頂灰色的

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飛濺的浪花。

4、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為生動;(2)化深奧為淺顯;(3)化抽象為具體

5、構成比喻必須具備的條件

本體和喻體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否則,就不是比喻。壹個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單看比喻詞。

下面幾例不是比喻句:

(1)他的性格像母親―同類事物做比較

(2)這天黑沈沈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測

(3)不要帶著思想包袱去工作―詞的比喻意

6、常用比喻詞

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猶如、有如、仿佛、好比、壹樣、成了、是、變成

比擬

借助豐富的想像,把物當成人來寫,或把人當成物來寫,或把甲物當成乙物來寫。

作用:能啟發讀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動。

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

(1)擬人:

把物當作人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思想、感情、活動,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 擬人修辭手法物人格化,語言生動......>>

問題五:***有多少種修辭手法(求例句) 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借代、對偶、反復、設問、反問。除此之外還有:對比、借代、引用、雙關、反語、頂針、 呼告、通感、互文等。

問題六:十大修辭手法有哪些 1.比喻 (1)比喻的特點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壹事物來喻另壹事物。比喻的結構壹般由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誌)構成。構成比喻的關鍵: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否則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 (2)比喻的種類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仿佛、猶如”等相聯結。例如:收獲的莊稼堆成垛,像穩穩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沒有比喻詞,常用“是”、“成了”、“變成”等聯結。例如: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的關系,就是箭和靶的關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現本體,直接敘述喻體。但它不同於借代。借代取兩事物相關點,借喻取兩事物的相似點。例如:放下包袱,開動機器。 ④博喻。連用幾個比喻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相似點對同壹本體進行比喻。例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壹粒粒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剛出浴的美人”分別從色彩、光華、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隱約閃爍、清新潔靜等相似點來描繪出荷花的美。) ============================================== 2.比擬 (1)比擬的特點及作用 把物當作人來寫,或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其形式特點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寫“人”或“物”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 (2)比擬的種類 ①擬人。例如: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 ②擬物。例如:咱們老實,才有惡霸,咱們敢動刀,惡霸就得夾著尾巴跑。 ================================================ 3.借代 (1)借代的特點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說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與其相關的事物來代替。它強調兩事物間的相關點。其作用是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種類 ①特征代本體。例如:大胡子兇神惡煞地吼叫著。 ②具體代抽象。例如:不拿群眾壹針壹線。 ③專名代泛稱。例如:我們的時代需要千千萬萬個雷鋒。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們要多讀點魯迅。 ⑤部分代整體。例如: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⑥結果代原因。例如:專弄文墨,為壯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間萬事空,懶將白發對青銅。 ⑧地名代本體。例如:延安還是西安?要劃清這種界限。 ============================================= 4.誇張 (1)誇張的特點及其作用! 誇張指為追求某種表達效果,對原有事物進行合乎情理的著意擴大或縮小。要求使用時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根據,不能浮誇。其作用在於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 (2)誇張的幾種形式 a、擴大誇張。例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b、縮小誇張。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誇張。例如:看見這樣鮮綠的麥苗,就嗅出白面饃饃的香味來了。 ============================================= 5.對偶 (1)對偶的特點及其作用 對偶就是“對對子”,也稱“對仗”。它必......>>

問題七:修辭手法有哪些?急 八種常見修辭格

1.比喻

(1)比喻的特點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兩種不同性質的事物的相似點,用壹事物來喻另壹事物。比喻的結構壹般由本體(被比喻的事物)、喻體(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詞(比喻關系的標誌)構成。構成比喻的關鍵:甲和乙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否則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冗長為簡潔。

(2)比喻的種類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用比喻詞“像、似、仿佛、猶如”等相聯結。例如:收獲的莊稼堆成垛,像穩穩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體喻體都出現,中間沒有比喻詞,常用“是”、“成了”、“變成”等聯結。例如: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的關系,就是箭和靶的關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現本體,直接敘述喻體。但它不同於借代。借代取兩事物相關點,借喻取兩事物的相似點。例如:放下包袱,開動機器。

④博喻。連用幾個比喻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相似點對同壹本體進行比喻。例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壹粒粒明珠,又如碧天裏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剛出浴的美人”分別從色彩、光華、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隱約閃爍、清新潔靜等相似點來描繪出荷花的美。)

==============================================

2.比擬

(1)比擬的特點及作用

把物當作人來寫,或把人當作物來寫,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其形式特點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寫“人”或“物”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

(2)比擬的種類

①擬人。例如:杜甫川唱來柳林鋪笑,紅旗飄飄把手招。

②擬物。例如:咱們老實,才有惡霸,咱們敢動刀,惡霸就得夾著尾巴跑。

================================================

3.借代

(1)借代的特點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說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與其相關的事物來代替。它強調兩事物間的相關點。其作用是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種類

①特征代本體。例如:大胡子兇神惡煞地吼叫著。

②具體代抽象。例如:不拿群眾壹針壹線。

③專名代泛稱。例如:我們的時代需要千千萬萬個雷鋒。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們要多讀點魯迅。

⑤部分代整體。例如: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⑥結果代原因。例如:專弄文墨,為壯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間萬事空,懶將白發對青銅。

⑧地名代本體。例如:延安還是西安?要劃清這種界限。

=============================================

4.誇張

(1)誇張的特點及其作用!

誇張指為追求某種表達效果,對原有事物進行合乎情理的著意擴大或縮小。要求使用時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礎和根據,不能浮誇。其作用在於烘托氣氛,增強聯想,給人啟示。

(2)誇張的幾種形式

a、擴大誇張。例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b、縮小誇張。例如: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誇張。例如:看見這樣鮮綠的麥苗,就嗅出白面饃饃的香味來了。

=============================================

5.對偶

(1)對偶的特點及其作用

對偶就是“對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