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看看“欲”字怎麽寫。它的左邊是“谷”,是凹進去的,“欠”的意思是要填平。人的欲望是充實和滿足。所以很多人試探男朋友或者老公,是只對自己的身體有欲望,還是真的對自己有感覺。有壹個很簡單的方法,可以判斷她們的男朋友或老公是在做愛後睡著了,還是在和她纏綿、說話、交流。如果他轉身睡著了,說明他的生理機能得到了滿足,他的“欲望”沒有了。
欲望的滿足和內心需求是兩個概念。我們說不要放縱它,不要壓制它。很多人壓抑自己的欲望,導致生理異常。因為“欲望”不會被妳壓制,它會通過另壹個渠道表達出來。
比如吃飯,壹個人餓了很多天後,會有兩種極端的反應。壹種是“饑食”,餓了就什麽都吃。那些在中國和緬甸戰場上的士兵逃到了野人山,沒有食物。回國後突然有飯吃了,很多人都吃死了。為什麽?原來這種欲望被壓抑,出現了過敏反應。
以前遇到天災,老百姓連觀音土都吃。人吃觀音土能滿足什麽「欲望」?無非就是填飽肚子,填飽肚子。然而,人們仍然饑餓,因為他們沒有得到他們身體上真正需要的東西。
另外,很多孩子有“異食癖”,比如挖墻挖泥吃,有的孩子挖鼻子吃。這是壹種被壓抑的,得不到滿足的欲望,從另壹個變態的角度表達出來。
還有壹個常見的,就是被壓抑的性欲,最終會體現在壹些奇怪的事情上。比如有些人有戀物癖。男女都有生理欲望是很正常的。但是當性欲被壓抑的時候,就變得不正常了,以至於男人對女人沒有感覺,但是對女人的衣服有感覺。於是他開始瘋狂的偷別人的內褲,然後收集起來。這是壹種“戀物癖”。還有的會有“動物戀物癖”、窺淫癖等等。這種欲望就是我們所說的被過度壓抑後的過敏反應,叫做“情欲”。
“上癮”是指過度的、特殊的偏好。比如抽煙喝酒。還有的上升到了壹種更變態的狀態,叫做“嗜血”。這種人只有在殺害或虐待他人時才有快感。古代有個故事叫“工賊癮”。這個人太變態了,什麽都吃,就是身上長了痂,然後把肉摘下來吃。他很喜歡。這些都是通過病理行為或心理表達出來的壓抑或扭曲的欲望。
“餓的不行”是壹個意思,為什麽要在後面加‘其目的’呢?本來“欲望”是無所謂的,但當它成為壹種特殊的愛好時,就開始動心了,感動了。我們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壹個人看到自己特別喜歡的東西,會興奮,瞳孔會放大。那種狀態叫做“恍惚”。所以,過度放縱欲望後,眼睛會開始疲勞,然後“恍惚”。當我們談論如何養精蓄銳時,我們閉上眼睛養精蓄銳。
然而,現在人們都在看電視,玩遊戲,看電腦,上網。盯著電視屏幕處於半瘋狂狀態,這就是“努力”。結果就是消耗妳的心智,讓妳無精打采,無精打采。
在什麽樣的誘惑面前應該立場堅定——“情欲迷惑不了她的心”
“沈迷不能為其目而工作”是指壹個人因為過分放縱自己的欲望,而不能讓自己的眼睛盯著某樣東西,進而“為其目而工作”,“傷其精神”。下面這句話很有意思:“色欲不能迷惑他的心”,什麽是“色欲”,“色欲”為什麽不能迷惑他的心?
當“六淫”超過人體的承受能力時,人就會生病。
先說“淫”字。“淫穢”本來就是過分的意思。《嶽陽樓記》說“夫若雨,連月不開”,意思是江南梅雨永不停。在這裏,“淫亂”意味著太多,太多。中醫把外界這種過度的氣候變化稱為“六淫”
風、冷、熱、濕、幹、火本身無害。只有超過壹個範圍,才稱得上“六害”。所以,並不是風吹雨打就會導致人生病,這是相對的。當外界氣候變化太劇烈,而人體自身抵抗力太差,也就是說只有氣候變化超出了人體的承受範圍,人體才會生病。現在這個“淫穢”有了特殊的含義,特指性生活過度。
不要讓“迷茫”毀了自己的身心。
我來給妳解釋壹下什麽是“迷茫”。“迷茫”這個詞上面是壹個“或者”,下面是“心”這個詞。沒有什麽是混亂的,也就是說,可以是這個也可以是那個,只是無法決定。我們說孔子40歲,也就是說他在40歲之前,是不確定的,對自己沒有壹個準確的認識。他不知道我是什麽樣的人,不知道我以後要做什麽,不知道上天賦予我的使命是什麽,不知道我更適合做什麽。或者跟誰結婚,跟誰過壹輩子,他都不確定。看,這個女人很好,那個女人也很好。最後,娶哪個還沒決定。所以“惑其心”用壹句話來解釋,就是民間的俗稱“挑剔”。
再挑挑,再看看。這就叫“迷茫”。過了40年,孔子基本就是“40歲”了。他已經決定了我是誰,我能吃幾碗飯,能吃哪個碗。然後找什麽樣的女人,他也決定了,“弱水三千,獨取壹瓢飲”,其他的他連看都沒看。
“迷茫”的反義詞是固定的,這個人已經安定下來了。盡管精神、氣血、精力都壹樣,但我不是灑花露水,我只愛壹個人。這其實是壹個人身心健康達到壹定程度的表現。古有“泰山崩於後,麋戲於前”之說。我沒動心。所有這些亂七八糟的誘惑或不確定性都不會誘惑我。
“泰山崩於後”這句話大家可能聽得懂,但後壹句“麋鹿戲於前”估計很多人聽不懂。這句話的意思是:那種特別好看的梅花鹿,在我面前蹦蹦跳跳,嬉鬧嬉戲。我連看都不看壹眼,也不動心。
我們經常談論懷疑和誘惑。“懷疑”是指不相信或傾向於相信事物的負面效應,“誘惑”是壹種吸引。有這種強迫癥的人,他的表現就是思考,思考,反復思考,最後不確定。他在很多行為上都表現出這種“迷茫”,無法安定下來。比如“患得患失”、“瞻前顧後”,都是“迷茫”的癥狀,都是身心不健康的表現。
但是,壹個人在冷漠之前,要看到不壹樣的東西,這樣才能不解。“以前滄海難為水”,但現在還能做到“決心”的人,才是真正的“決心”。沒吃過飯,女朋友沒付錢,最後說對女人沒興趣。只有兩種情況:壹種是這個人真的天生就有這種能力,但是很少;另壹種是吃不到葡萄就酸。
“情欲不能迷惑她的心”是“欲望”層面的精神心理問題。到了這種程度的人,過度多變的東西,或者性誘惑,都不足以讓他動心。這是壹種偉大的覺悟,是人的身心達到更高境界的表現。
大多數人可以分為“愚人、智者和智者”
與物質密不可分,並不意味著要被物質所束縛——“愚、智、德,不畏物,故與道相合。”
“愚智”是指我們每個人生來就有不同的品質。先說傻逼。我們以前學過“愚人移山”這壹課。這篇文章說的是,龔宇想利用他家族的力量,試圖移走太行山和吳王山。這個傻瓜是什麽意思?我們聽過壹個成語叫“墻角哭”,意思是壹個人偷偷的躲在壹個角落裏,背對著別人在那裏哭。
所以,愚蠢是指壹個人的頭腦、心情或想法被卡在角落裏,沒有出路。我們說這種人想不通,想不透,執迷不悟,就叫他們傻。
智慧,我之前介紹過,指的是更聰明,更善解人意的人。這樣的人知道有形物質的變化,比傻子更開放,更善解人意。《黃帝內經》在後面的章節還會說,當壹個人的腎精元氣能達到我們的七九竅時,我們就說這個人很聰明。所謂聰明,就是耳朵聽得清楚,眼睛亮,看得清楚。這叫智慧。聰明又聰明。
所以在《愚公藝山》中,愚公的反面叫做智作,壹個聰明的老人。他勸愚公不要挖這座山,但這個愚公是有名的壹根筋。他堅持兩個觀點:他說我的子子孫孫是無限崩塌的,山是不擡高的,所以搬這座山沒問題。但是,妳有沒有想過,愚公沒有考慮這些問題:壹個人會失去他的子子孫孫,妳怎麽能保證妳的子子孫孫會被無限地毀掉呢?像張仲景這麽大的名醫,家裏人因為壹場傷寒死了;第二,我們都知道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在印度板塊的沖擊下不斷隆起。妳怎麽能保證山不被擡高?所以,愚蠢的人就是這種壹根筋的思維。
傻子就算不撞南墻也不回頭。就是說這墻太硬了,我的頭不夠硬,非要撞。這是壹個愚蠢的人;有智慧的人比較豁達,不去深究死胡同,知道還有別的路可以走;聖人,比這個智力水平高壹點,就是我們說的開悟的人。
我們常說有些人很聰明,比如他們只能研究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這叫智慧。就像現在有些科學家討論中醫的時候,說要拿證據,要實證,否則就認為中醫是假的。他沒有那麽高程度的抽象思維能力。
開悟的人有抽象思維的能力。就像我們下棋的時候,能摸到棋子,看到棋盤,就能下;聖賢,覺悟的人,他們是怎麽下棋的?下盲棋。沒有棋子和棋盤,他們照樣玩,還不錯;那些上壹級的高手,壹人到幾百人,永不下臺,這叫聖人。
這裏列舉了愚者、智者、智者三種,以後再講四種,分別是真聖賢、聖人、智者、真人,也就是比較開悟的人。我暫時把它放在這裏。而且大部分人分為三種:愚人、智者、賢者。無論我是愚人、智者、聖人,我“不能滿足我的情欲,我的情欲不能迷惑我的心”。如果保持身體健康,最後能達到什麽樣的狀態?“我不怕事。”這句話要分開說。首先是它不配擁有的東西。二是不怕事。
“累”就是很看重物質——“貪腐不怕事”
“蕭”是什麽?蕭上有壹個“小”,下有壹個“月”。意思是相似,非常相似。比如我們常說這幅畫像裏的人長得像某個人。我們經常用栩栩如生,比如這個人長得像誰?我們稱之為栩栩如生。太棒了。太棒了。“玄妙玄妙,萬奇之門”妙不可言。但小在這裏不是“小”的意思,是個泛用詞,是個不屑的“面包屑”。所以它的本意是鄙視事物。就是對物質和物欲的追求不是很強烈,不被重視就叫不配。
下面壹句不怕事。什麽是恐懼?很多人可能認為“怕”就是害怕。其實不是的。它有更廣泛的含義。有恐懼,有害怕,有害怕,但妳不能說那是害怕,害怕,或者驚訝。
恐懼、害怕和害怕的區別
恐懼和害怕有什麽區別?恐懼離妳的心很近。如果妳害怕,那就證明它壹定打擾了妳的神。在恐懼的右邊,我們現在寫的是壹個“工具”。繁體字不是這麽寫的,而是豎心右邊瞿秋白的壹個“屈”。
它的本意是這樣的:當妳看鳥,觀察鳥的時候,只要它壹停在那裏,它的頭就來回看,眼睛睜得大大的。那種狀態叫做恐懼。也就是說,妳受到了刺激,比如在受到驚訝、驚嚇、驚嚇之後,妳驚呆了或者眼睛睜得大大的。反正就是感動了妳,讓妳的眼神又模糊了。妳可能會被驚喜嚇到,被嚇到或者被嚇到,也可能會被嚇到或者被嚇到。
我補充壹下,我們常說的恐懼、害怕、害怕是完全不同的。恐懼是什麽意思?我們現在總說反恐,恐怖分子。
恐懼是心。上面的“貢”字,指的是用繩子綁東西,過去是用牛皮繩綁東西。孔子讀《易經》,翻來覆去,最後三次把綁在《易經》上的牛皮繩弄斷,所以叫“邊巍三絕”。
從前,有壹個少數民族。他們執行死刑的方式是什麽?先拿牛皮繩用水浸泡,然後綁在壹個人的脖子上。牛皮繩幹了就開始收緊,然後把人活活勒死。那麽,害怕是什麽感覺?恐懼是妳的心好像被壹根繩子勒緊,滑了起來的狀態。我們常說“心到嗓子眼”,就是這個意思。
或者說,有的人覺得自己被揪住了心,心收緊了,比如失戀了。還有人在心肌梗塞的時候會有壹種瀕死感,突然覺得自己要死了。這些情況被稱為恐懼。
我們生活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我們需要物欲,但不要在心裏過多糾結於此。我們現在不能沒有東西。住什麽房,開什麽車,穿什麽衣服,吃什麽飯,都離不開東西,但妳不必把心綁在東西上。
很多人離開手機幾天都吃不下飯,這就是所謂的“東西上的碎屑”。很多人因為物質層面的問題而深深影響了內心,這也需要壹個經歷的過程。
比如年輕人談戀愛,也要把握好壹個度:不對的事情不說,壹說就失去理智。其實談戀愛就是把心思都寄托在壹件事情上,因為人也是東西。結果失去對方後,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瘦得跟根桿子似的,被趕得神魂顛倒,然後就沒辦法繼續學習了。這就是“武笑羽”,最後在物中發展成“恐懼”,在物中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