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中考常見成語誤用100例

中考常見成語誤用100例

成語誤用主要包括如下八種類型:

壹、望文生義 成語屬於固定短語,其意義很多時候不能從字面推敲得知;尤其不能斷章取義,只能把它作為整體來理解。作為檢查學生成語儲備的題型之壹,有許多題目就是在這方面設置障礙,誤導考生望文生義。如例:

① 夫妻倆慘淡經營著這爿小店,生意壹直很紅火。

② 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幾乎萬人空巷,人們在家裏守著熒屏,街上顯得靜悄悄的。(1997年全國高考題)

③ 老王家的櫥櫃裏擺滿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種老舊鐘表,每當他向慕名來訪的參觀者介紹這些寶貝時,總是如數家珍。(2003年全國高考題)

有很多人以為①題中“慘淡經營”用錯,以為“慘淡”與下文的“紅火”矛盾,其實並不;“慘淡經營”等同於“苦心經營”,表示為某事非常勞苦,該題運用正確。②題中“萬人空巷”也是典型的望文生義,它不是街上空無壹人,而是街上人山人海,多形容歡迎、慶祝等盛況,該題用錯。③題中“如數家珍”是用比喻構成的成語,“好像在數家藏的珍寶”,並不是真正在數,它表示對所講事物非常熟悉,該題亦屬望文生義。理解由比喻構成的成語(如影隨形),如果只分析其字面,不分析其構成,就很容易犯望文生義的錯誤。

1999年全國高考題考到的“美輪美奐”也屬此類。此外如“空穴來風”、“七月流火”、“罪不容誅”、“誅心之論”、“文不加點”等也容易犯這種錯誤,需要準確理解和運用。

二、不明語素 它是指因為不明白某語素的意義而造成的曲解成語;嚴格上講,它也屬於第壹種類型,但因為它涉及的題目較多,故另辟壹類予以說明。

① 天突然變涼了,同學們衣衫單薄,壹個個噤若寒蟬。

②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展開了潛艇戰,於是使用水聲設備來尋找潛艇,成為同盟國要解決的首當其沖的問題。(1995年全國高考題)

③ 美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的危言危行,勢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棄。

①題中,“噤若寒蟬”的“噤”作“閉口不言”講,該成語表示壹個個都默不作聲,就像秋天不叫的蟬。它和寒冷沒有關系,故該題用錯。②題中,“沖”指“要沖、要道、要塞”,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故總是首先受到攻擊。“首當其沖”引申為首先受到攻擊、批評等,而並不等同於“首先”。③題中“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險,而是指正直,同“正襟危坐”中的“危”,該詞表示正直的言行。

1993年全國高考題考到的“不刊之論”也屬於這種類型,“刊”指刪削、修改,該成語表示不容修改的權威論述。1997年的“莘莘學子”也是因為不明“莘莘”表示眾多而用錯。此外如“不足為訓”、“屢試不爽”等也易犯此種錯誤。

三、不明褒貶 成語也有褒貶中三性,運用成語應使其與全句感情色彩保持壹致,準確表達講話者的本意。縱觀近十年的成語考查題,這方面所占比率甚大。① 陜西剪紙粗獷樸實,簡練誇張,同江南壹帶細致工整的風格相比,真是半斤八兩,各有千秋。(1995年全國高考題)

② 齊白石畫展在美術館開幕了,國畫研究院的畫家競相觀摩,藝術愛好者也趨之若騖。(1997年全國高考題)

③ 為了救活這家瀕臨倒閉的工廠,新上任的廠領導積極開展市場調查,狠抓產品質量和開發,真可謂處心積慮。(1998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半斤八兩”含有蔑視味道,是貶義詞;②題中“趨之若騖”亦屬貶義;③題中“處心積慮”指千方百計地算計、謀害別人,也是貶義詞;它們都與題幹的褒貶不壹致。此外如1995年考到的“無所不為”,2001年的“頤指氣使”,平時考查的“好整以暇”、“始作俑者”等都屬此類,茲不贅述。

這種類型中有壹類需特別註意,有些成語身兼兩種色彩,如果只知其壹不知其二,就很難作出正確的選擇。如例:

① 這地方壹到夜晚,燈紅酒綠,熱鬧非凡。

② 關於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的種種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話和傳說,說明古埃及人有著極為豐富的想象力。(1995年全國高考題)

這兩道題中的成語都沒用錯。“燈紅酒綠”指生活腐化時為貶義詞,指夜景繁華時為中性詞;“想入非非”指想法不合實際時為貶義詞,指意念進入玄妙的境界時為中性詞。諸如此類的還有“拐彎抹角”、“無所不至”、“如虎添翼”等等。

四、不明範圍 任何詞語都有其適用範圍,成語也不例外。不明其適用範圍,張冠李戴,是成語誤用的常見類型之壹。

① 我們是十多年前的老同學,這次在武漢萍水相逢,彼此都格外興奮。

② 家用電器降價刺激了市民消費欲的增長,原本趨於滯銷的彩電,現在壹下子成了炙手可熱的商品。(1999年全國高考題)

③ 本刊將洗心革面,繼續提高稿件的編輯質量,決心向文學刊物的高層次、高水平攀登。(2000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萍水相逢”指陌生人初次見面,用於老同學不當。②題中“炙手可熱”指“權勢大、氣焰盛”,只可指人,不能指商品。③題中“洗心革面”指“改正錯誤,重新做人”,同樣只能用於人,不能用於刊物。它們都是因不明成語適用範圍而致錯。

1998年全國高考題考查的“望其項背”,多與表否定意味的詞語(如難以、不能等)搭配,***同表示比不上、趕不上;2000年考查的“汗牛充棟”,只能指書多,不能指人多;它們都是因不明該詞適用範圍而致錯。此外如“巧奪天工”只能用於人工建造,不能用於自然景觀;“相敬如賓”只能用於夫妻;“渙然冰釋”只指兩人消除猜疑嫌隙等均屬這種類型。

五、不明差異 某些成語意義比較接近,有些題目就是要求我們辨析其意義或用法上的差異。如果不能明辨其差異,自然就難以選出正確答案。

① 放在桌上的郵票不脛而走,急得小王滿頭大汗。

② 汽車向神農架山區奔馳,只見奇峰異嶺撲面而來,令人__。(目不暇接/應接不暇)(1996年全國高考題)

③ 日寇在華犯下的聳人聽聞的罪行,激起全球華人的強烈憤慨。

①題中,“不脛而走”指消息迅速傳播開來,應換用“不翼而飛”,二者適用對象不同。②題中,兩成語都有眼睛看不過來的意思,但“應接不暇”更強調在動態的進行過程中,與題幹更貼切。③題中“聳人聽聞”指故意誇大事實以讓聞者驚駭,應換用“駭人聽聞”,指事實本身讓聞者震驚。

1994年全國題考到的“別具壹格/獨樹壹幟”,“不落窠臼/匠心獨運”也屬於這壹類型;此外如“不負眾望/不孚眾望”、“同日而語/相提並論”、“刮目相看/側目而視”、“魚目混珠/魚龍混雜”等也是考查這壹點。

六、不明謙敬 有些成語帶有謙虛意味,只能用於自己;有些成語帶有敬重意味,只能用於他人。如果不明白成語的謙敬色彩,運用起來就容易讓人啼笑皆非。

① 妳身為師傅的入室弟子,卻幹出這種丟人的事,真是忝列門墻。

② 有什麽困難盡管告訴我,我壹定鼎力相助。

③ 您剛剛喬遷新居,房間寬敞明亮,只是擺設略嫌單調,建議您掛幅油畫,壹定會使居室蓬蓽生輝。(2001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忝列門墻”屬謙辭,“忝”表示自己位列其中會讓余者蒙羞。該詞只能用於自己,不能用於他人。②題中“鼎力”指能夠扛鼎的巨大力氣、能力,是贊美他人之辭;故該成語屬於敬辭,不能用於自己。③題中“蓬蓽”指茅草屋,可見它是自謙之辭,只能用於自己,不能用於他人。三者都是不明謙敬而誤用。此外如考查“拋磚引玉”、“狗尾續貂”等成語時也經常在這方面設置障礙。

七、不明出處 有些成語源自某典故、寓言或詩文等,對於這類成語,只有弄清其出處,才能真正明白其內涵。

① 我們壹定要該掉那種目無全牛的觀念,樹立全局意識。

② 今年初上海鮮牛奶市場燃起競相降價的烽火,銷售價格甚至低於成本,這對消費者來說倒正好火中取栗。(1998年全國高考題)

③ 當時暴雨如註,滿路泥濘,汽車已無法行走,搶險隊員們只好安步當車,跋涉了壹個多小時趕到了大壩。(2001年全國高考題)

①題中“目無全牛”語出《莊子?養生主》,形容技藝達到極純熟的境界。②題中“火中取栗”源自法國作家拉?封丹的寓言,指受人利用冒了險,結果還壹無所獲。③題中“安步當車”源自《戰國策》,指把慢慢行走當作坐車,是形容壹種安閑自足的生活態度。知道了這些成語的出處,我們自然就能夠準確理解運用它們。此外如“彈冠相慶”、“風聲鶴唳”、“燕雀處堂”等亦需結合出處來理解。

八、不明語病 有些題中成語運用是否正確我們需要結合語病來分析判斷;句子表意準確,沒有語病,應該是我們正確運用成語的基本前提。

① 妳就別再為難她了,她既然不肯講,就壹定有難言之隱的苦衷。

② 美國國務卿奧爾布賴特的中東之行,並未從根本上解決美伊之間的矛盾,海灣地區的局勢也不會從此壹勞永逸。(1999年全國高考題)

③ 每個人都有不足之處,妳不應該求全責備他的缺點。

①題中的“難言之隱”指難以言說的苦衷,“隱”即“苦衷”,二者重復,應刪掉“之隱”或“的苦衷”。②題中“局勢”和“壹勞永逸”主謂搭配不當,可將“壹勞永逸”換成“永遠太平”等。③題中“求全”和“責備”都是動賓短語,動賓短語不能帶賓語,故該句表述不合語法;可改換成“對他的缺點,妳不應該求全責備”。

以上就是筆者結合歷年的高考試題和多年的備考練習,總結出的成語誤用八種類型。當然,同樣壹個例子,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把它劃入不同的類型;這八種分法,也只是筆者的壹孔之見罷了。好在我們分類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我們的目的,是要讓大家更準確地理解和運用成語;功利壹點地說,是能夠做準成語運用題。我也真心希望能夠達到這樣的目的!

資料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