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文字行屍走肉 漢語拼音xíng shī zǒu ròu 詞語解釋比喻不動腦筋,不起作用,糊裏糊塗過日子的人.字詞解釋行屍:可以走動的屍體;走肉: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軀殼.成語性質貶義詞 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近義詞 酒囊飯袋、行屍走骨 反義詞 雖死猶生
成語出處
晉·王嘉《拾遺記·後漢》卷六:“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
成語示例
在他們的心目中,任何貌似強大的侵略者,都只不過是壹群徒有虛表的~而已.(峻青《不盡巨濤滾滾來》)
成語故事
原文
任末年十四,負笈從師,不懼險阻.每言:人若不學,則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編茅為庵,削荊為筆,刻樹汁為墨;夜則映星而讀,暗則縛麻蒿以自照.觀書有會意處,題其衣裳,以及其事.門徒悅其勤學,常以凈衣易之.臨終誡曰:“夫人好學,雖死猶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屍走肉耳.”
譯文
任末,他14歲時就背著書箱拜了很多老師,不怕艱難險阻.他常說人如果不好好學習,將來憑什麽去完成壹番事業.他貧窮無家,有時沒有宿處,只在樹下搭壹個草棚,把荊棘削成筆,用樹汁當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書,沒有月亮的日子就點燃枯草雜木照明.平日裏每當讀書有體會時,便把心得寫在衣服上.跟他學習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學,為了要研讀他寫的心得體會,他們經常輪流用幹凈的衣服跟他交換.不是古代聖賢的著作他是不看的.臨死時告誡後人說:“壹個人如果終身好學習,即使死了還像活著壹樣;要是不學習,即使活著也只能算行屍走肉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