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附庸風雅是什麽意思?解釋壹下。

附庸風雅是什麽意思?解釋壹下。

附庸風雅是什麽意思?解釋如下:

首先,簡單介紹壹下

1,附庸風雅(拼音:fùyňng fěng y)是壹個成語,來源於先秦《詩序》和戰國孟子及其弟子張萬俠。

2,附庸(附庸:依附,追隨。雅:這是指《詩經》中的國風、風雅、瀟雅,後來指與詩歌、散文有關的東西。)是指缺乏文化修養的人為了裝點門面,去結交文人,參加相關的文化活動。動賓結構,帶有貶義;壹般在句子中做謂語、定語、賓語。

二、來源

1.《先秦詩序》:“詩中壹切所謂‘風’,多出自《裏弄歌》之作。所謂男唱女和,各有各的感受。夫雅謳歌之,則周代之世,庭郊廟之言,則樂而歌也。”

2.戰國時期,孟子和他的弟子《孟子·萬章》:“天子之制,在千裏之外。諸侯皆方十裏,仆從七十裏,子孫五十裏,故皆四等。不能五十裏,不到皇帝,依附於諸侯,是諸侯。”後人由此典故衍生出“附庸風雅”這個成語。

第三,成語的含義

1,錢可以買到名畫,但是買不到藝術修養和知識。如果妳只是想通過附庸風雅來掩飾自己對藝術的無知,那是徒勞的。只是自作聰明,自欺欺人,除了給人留下笑柄,不會有什麽好結果。

2.成語告訴人們,要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樹立良好的形象,只能從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入手,沒有捷徑可走。

第四,拓展

雅和頌都是春秋時期的名詞,其中壹個詞馮出得很晚。《論語》中只有“南”、“鄭”等名稱,沒有“國體”的統稱。《詩經》中有《雅南》未提“風”字,但提“風”字者,不在風中,如《大雅》中“季復誦,其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