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飽飫烹宰”和“饑饜糟糠”兩個成語分別怎麽解釋?

“飽飫烹宰”和“饑饜糟糠”兩個成語分別怎麽解釋?

回答:

飽飫烹宰,饑厭糟糠:bǎo yù pēng zǎi , jī yàn zāo kāng。

“飽飫烹宰”是說,吃飽了以後,再好的東西來了也不想吃了。飫是因為吃飽了而厭倦,不想再吃了叫飫。烹是水煮,宰是宰殺。烹宰是肉食的準備。吃飽了還殺雞燉魚的幹什麽呢?

“饑厭糟糠”是說,沒吃的時候,有糟糠也就滿足了。厭是滿足的意思,如《論語》中孔子的話:“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註釋:

飫(yù):飽食,引申為厭食。烹宰:指魚肉之類美味。饜:滿足。糟糠:酒滓、谷皮等粗劣食物。吃飽的時候即使是大魚大肉也吃不下;餓的時候連糟糠之類的粗劣食物吃著也感到滿足。也比喻急需的時候不會挑剔。

糠就難吃死了,像鋸末壹樣,不用豬菜湯往下送根本就難以下咽。糟糠就是指粗劣的食物,代指艱苦的生活,以後專指***過患難的妻子為糟糠之妻。如蘇東坡言:“居富貴者不易糟糠”。

實際上這兩句話聯起來的意思,就是俗話說的:“餓了吃糠甜如蜜,飽了吃蜜也不甜”。

出處:出自《千字文》

千字文,由南北朝時期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編纂、壹千個漢字組成的韻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韻、不對仗的文字,被稱為"筆",而非"文")。梁武帝(502-549年)命人從王羲之書法作品中選取1000個不重復漢字,命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編纂成文。全文為四字句,對仗工整,條理清晰,文采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