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不當褒貶”。如國家課程標準卷2013第13題A項“他性格內向,平時沈默寡言,但壹上課就變得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所以他的課很受學生歡迎”。“轟轟烈烈的震動”是有道理的,“振振有詞”是形容自以為是的道理,滔滔不絕的貶義詞,這裏帶有不恰當的感情色彩。再比如山東卷2012第4題A項。“在這次演講比賽中,所有來自基層的選手都表現出色。他們口若懸河,雄辯滔滔,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巧舌如簧”是對修辭、口才、貶義的描述。表揚或批評壹個演講者顯然是不合適的。3.“看著文字才有意義。”如山東卷2012 C項“抗洪救災形勢嚴峻,各級領導堅守崗位,未出現擅離職守、長時間休假現象,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這壹項中的“久假不還”,本來是指以仁義之名,不真正執行,後來指借久不還。用長期休假不復工來形容顯然是錯誤的。
4.使用錯誤的對象。有些成語只適合形容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指向性”。命題人往往故意偷梁換柱,把對象和具體的“方向性”搞錯。如果不了解它的具體應用對象和具體的“方向性”,就會出現問題。如安徽卷2012 C項“國際田聯專家診斷,男子110米欄仍以劉翔和羅伯斯為主,劉翔競技狀態與日俱增,羅伯斯略顯不穩,實力下降”。“與日俱增”是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與日俱增,壹般用於形容人的思想、情感或心理壓力,而非競技狀態。
5.矛盾。任何壹個詞,包括成語,都是按照壹定的語法關系存在於特定的句子中,都有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脫離了這個搭配,就容易出錯,比如修飾語能不能和中心詞搭配,動詞能不能和賓語搭配,動詞性成語能不能帶賓語等等。,不僅從感覺上,而且從邏輯上看,是否符合邏輯,是否有矛盾。比如“那是兩個人的照片,左邊是壹個帥氣的解放軍戰士,右邊是壹個文弱的學生。”“眾多學生”和“壹個”的搭配不壹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