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節流
讀音
kāi yuán jié liú
釋義
開:勸課。
源:水源。
開發水源,節制水流。
比喻增加收入,節省開支。
出處
《荀子·富國》:“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憂不足。”
結構
聯合式成語。
用法
含褒義。
比喻增加收入,節省開支。
壹般作謂語、定語、分句。
正音
“節”不能讀作“jiē”。
辨形
“源”不能寫作“原”。
近義詞
增產節約。
反義詞
大手大腳、鋪張浪費、揮霍無度。
辨析
“開源節流”和“克勤克儉”,都有“增產節約”的意思。
但“開源節流”偏重指通過開辟多種渠道增加收入;“克勤克儉”偏重指通過勤勞增加收入。
例句
在經濟工作中,應該經常註意開源節流。
英譯
earn more income and cut down expense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思想家荀況在《富國篇》中闡述富國的策略,若要國家富強,就要愛護百姓,在收支上開源節流。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去發展生產,國家才能富強。如果不顧生產,只顧浪費物資,百姓就會十分貧困。所以“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