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壹日(1908年11月14日)的傍晚,年僅三十八歲的光緒在中南海瀛臺涵元殿黯然離開人世。那天早晨,禦醫周景燾曾入內看脈,據他說,當時看見“光緒仰臥在床上,瞪目指口,大概是想吃東西,而那時身邊壹個太監都沒有。就連寢宮裏的器皿,也都被太監們盜竊殆盡,只剩下壹個玉鼎”。頗為淒慘的是,光緒臨終前,沒有壹名親屬及大臣在身旁,等到被人發現的時候,早已死去多時了。
而據《清光緒外傳》中說,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後的生日,身體虛弱的光緒前去給慈禧太後賀壽。進門前,有值班的太監窺見光緒正扶著近侍的肩膀,在做疏松筋骨的動作,大概他擔心給慈禧太後跪拜的時候爬不起來了。但正要進去的時候,太監傳來慈禧的懿旨說:“皇帝臥病在床,免率百官行禮,取消賀拜儀式。”
原來,慈禧太後當時也快不行了,她當時患有痢疾,拉肚子已經有壹兩個月。慈禧太後畢竟年事已高,經這麽壹折騰,也已是日薄西山,奄奄壹息。聽到這個消息後,光緒便返回知己寢宮,心情似乎還不錯。於是便有太監跑去密告慈禧太後說,皇上聽說太後病重,臉有喜色。
慈禧太後聽後勃然大怒:“我不能死在妳前頭!”隨後的幾天,慈禧太後和光緒的病情都無任何好轉的跡象,太監和宮女們個個臉色陰沈,整個皇宮壹片悚然。七月十八日,慶親王奕劻奉慈禧太後之命,前往普陀峪的陵區視察壽宮,也不知道當時是慈禧估計自己不行了,還是覺得光緒不行了,或者覺得兩個人都不行了。
七月十九日,皇宮禁門開始增加衛兵,凡是出入宮的人都要檢查,當時都傳慈禧太後和光緒都隨時可能掛掉,宮中氣氛非常緊張。二十壹日,隆裕皇後去寢宮看光緒的時候,光緒早已死去多時,當時竟然無人知道。隆裕皇後心裏害怕,大哭而出,奔到慈禧太後那裏告知光緒已死。慈禧太後聽後,也只是長嘆壹聲---這次她又比光緒稍勝壹籌。
隨後,光緒的遺體被早已準備好的吉祥轎擡到乾清宮,由於光緒死前沒人在身邊,當時也沒有換壽衣,正當隆裕皇後指揮那些太監七手八腳的安頓光緒遺體時,壹太監急匆匆的趕過來說,慈禧太後也已經不行了,隆裕皇後慌得不行,又丟下光緒的遺體,帶著太監們急急忙忙往慈禧太後那裏趕。當時太監李蓮英看見光緒的遺體放在殿中無人看管,心有不忍,便對身邊的小太監說:“我們先把皇上弄弄好吧?”最後在李蓮英的指揮下,光緒的遺體這才被草草料理好放進梓宮。
《清光緒外傳》是清宮野史,不可全信,但也透露了部分的真相。戊戌政變之後,這兩個大清帝國的權力象征者和實際掌握者壹直是矛盾重重。光緒和慈禧太後姨甥血親,據宮內太監稱,光緒在宮中壹直叫慈禧為“親爸爸”。但是在政治上,他們又是競爭對手。在這場皇宮的權力鬥爭中,光緒從小就壹直處於劣勢,在最後的十年中更是郁郁寡歡,飽受打擊。到最後,兩人的競爭變成了身體和生命存續的競爭,體弱多病的光緒和年邁衰敗的慈禧展開了壹場時間上的持久戰。
據清宮太監的回憶錄《清宮瑣談》中說:光緒在彌留之際,當時在瀛臺侍疾者***六名,其中兩人餓死,剩下幾人食不果腹,“因餓失血者又凡三人”。光緒在死前曾在床上召喚醫生周某,周某見光緒兩眼瞪大,四次用手指口,知道光緒是餓急了,但環顧周圍,實在是沒有吃的。後來,光緒帝便漸無聲息了。
據說,當光緒帝和慈禧太後傳出“快不行了”的消息後,清政府的王公大臣都匆忙趕到慈禧太後的寢宮之外,以防不測。大臣們都惶惶不可終日,就等著屋裏壹哭,外邊就舉哀發喪。由於慈禧太後從彌留之際到咽氣時間太長,守候的大臣們時間長了,都有些體力不支,便也顧不得大臣的禮儀,或坐臺階上,或依靠在廊柱邊,大家壹副疲困不堪的狼狽相。
就在宣布慈禧太後“駕崩”前,禮部尚書溥良見壹太監端著壹個蓋碗從寢宮中出來,他便上前問這太監端的是什麽,太監說:“這是老佛爺賞給萬歲爺的塌喇(滿語“酸奶”的意思)。”但是之後沒多久,隆裕皇後的太監便向太醫院正堂宣布光緒帝駕崩了。至於慈禧太後,還捱了壹段時間才算咽氣。
最新看點:皇太極大練火器,為何其後輩反而沒落?
明清交替之時,由於努爾哈赤在薩爾滸被明軍火炮所殺。使得後來皇太極大練火器兵,後來清軍的火器兵曾經盛極壹時。入關以後,清軍炮兵破潼關,擊殺大順軍無數。後來在攻打南明的過程中,又是炮兵在前,曾經將堅固的揚州城墻轟塌。
在後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歷史事件當中,火炮也為清軍助力甚大。但是在奪取政權之後,滿人的民族狹隘性和那種自詡優等民族的思想,讓他們依然奉行“騎射乃滿州根本”的祖訓,從而壓制了其他先進火器的研制和裝備。
據說,洪秀全的太平軍金田起義之後,從廣西挖出了不少吳三桂造反時埋在地下的火炮。雖然經歷了兩百多年的風雨,但是其性能竟然超過當時清軍部隊中裝備的火炮,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原來,滿清雖然接手了明代留下的大量火器和部分工人,但沒有繼承多少明朝的火器技術。明代火炮設計、開花炮彈制法及先進火炮制造工藝等都已失傳。除了大量工匠被殺以外,還有幾乎所有明代研究火器技術的書籍在文字獄中都被焚毀。
在清朝前期,雖然對從明朝軍隊手中繳獲的大炮進行了大量仿制,但是卻沒有再對這些大炮進行進壹步的改良和革新,僅僅是加大重量和口徑而已。由此,曾經輝煌過的中國古代火器在明朝滅亡的那壹刻也同時停下了前進的腳步。火炮的制造工藝開始遠遠落後於西方。
到了1840年前後,由於承平日久,軍備廢弛的清軍想要重整兵備的時候,竟然發現鑄炮的技術已經不堪使用了。第壹次鴉片戰爭前,民族英雄關天培的見聞就曾經記錄到,在1835年,關天培為改善虎門炮臺的防禦態勢,新造大炮四十門。在試放檢驗新炮性能時,竟然炸膛10們!另有5們新炮存在其他問題。關天培在檢驗炸裂的火炮史發現:
“碎鐵渣滓過多,膛內高低不平,更有孔眼”,其中有壹孔洞,能“貯水四碗”!這就是滿清壹代造炮的手藝!
鴉片戰爭爆發前,東南沿海地區為加強海防,按照祖宗的老法式趕造了壹些大炮,其技術水平和質量,明顯還不如乾隆、康熙時期。
然而,戰爭勝利的主要因素不是武器,而是人。
美國人特拉維斯·黑尼斯三世和弗蘭克·薩奈羅在《鴉片戰爭——壹個帝國的沈迷和另壹個帝國的墮落》中提到壹個奇怪的現象:“當(英)艦突破虎門要塞,沿江北上,開向馬烏勇(炮臺時),(珠)江兩岸數以萬計的當地居民,平靜地觀看自己的朝廷軍隊與我軍(英軍)的戰事,好像觀看兩個不相幹的人爭鬥。”
再到後來,清政府懾於列強環伺,以及內部起義不斷,被迫編練新軍,購買西洋槍炮。但是對維持搖搖欲墜的政權似乎並沒有起到什麽根本作用,甲午海戰中,號稱亞洲第壹位,世界第六位的北洋艦隊壹樣被日本人打敗......
看累了,開心壹刻
兩歲的銳銳興沖沖地跑到爸爸面前,擡起腳奶聲奶氣地說:“爸爸妳看,媽媽給我買的新皮鞋。”
爸爸說:“真漂亮,還是羊皮的呢!”
銳銳不高興了:“不是羊皮的,是銳銳的。”新來的秘書報告說:“經理,有壹位女士求見。”
經理擡頭問:“她長得漂亮嗎?”
“當然,要臉龐有臉龐,要身材有身材。”
客人走後,經理對秘書說:“妳是什麽眼力?這樣的女人也算漂亮嗎?”
“哎呦經理,”秘書歉疚地解釋說,“我還以為她是您太太呢。”
經理聽完說:“進步挺快,片刻之間就變得這麽有眼力!”
最後請您點擊下方說壹說評論按鈕,點評壹下您對上文的所述觀點怎麽看?謝謝您的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