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節課是在學校組織的雙優課評選活動中,展示給校領導和老師們的。我親切、謙和的教態贏得了老師們的贊許,同時對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也起到了致關的重要。我非常滿意的是學生們的表現,學習興致高漲,參與意識強烈,發散思維活躍、學習效果良好。壹節課的教學安排,老師可以精心準備,但課上的突發事件(與教學活動相關的或是無關的),確實往往讓老師始料未及的,怎樣巧妙的處理好,就要看老師的應變能力,和多年的教學經驗。繼而就本課書的教學,發表幾點不成熟的見解:
1、目標明確,方法落實:
了解故事,讀懂寓言所蘊涵的道理,這既是寓言學習的主要目標,也是寓言學習的方法,老師把學習的目標與方法清晰地教給孩子,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紮實進行,落實有效。從題目激趣導入,探究寓言的意思,以關鍵問題為切入點,引導理解故事內容,感悟寓言的道理,並創設平臺,多次引導學生把讀懂故事內容與感悟故事蘊涵的道理交織深化,使目標的落實紮實到位。
2、循環反復,螺旋深化:
簡單的環節,訓練卻絕不簡單,訓練在反復中提高。
第壹,教學中多次結合具體的語境進行生字詞的學習:在課文中整體認讀、在具體的語句中讀準確、在探究中理解生字詞的意思。反復的認知重現,對孩子學習掌握生字是積極的,
第二,讀故事,悟出道理,卻沒有到此為止,而是多次的相互碰撞:讀故事,體會人物的心理;懂道理,找語句體會;創設口語交際訓練平臺,把故事與道理相融合,每壹次的碰撞都是壹次深化提升。
3、結合教材特點,選擇學法,但切入點的問題缺少討論的價值:
這節課環節清楚緊湊,老師以問題:養羊人兩次丟羊的原因分別是什麽?先自己在文中找,再在小組裏交流。還有就是老師對養羊人有壹種評價,不知對不對,待妳們解決完第壹個問題後告訴妳們,幫我分析壹下。為切入點,引導孩子讀故事,在生生的合作學習和師生的交流探究中,巧妙的使孩子讀懂了故事,體會了寓意。這種探究合作學習在此運用得如此自然與高效。體現了三維目標的過程與方法,但是我覺得作為切入點的問題過於簡單,因此關於這個問題的小組討論的意義不大。
4、教學無小事,更應關註細節:
課後,學生向我指出課堂上我出現的問題,例如:甲同學在讀則時,發音不準,我沒有及時糾正;乙同學在對養羊人評價時,說了壹個同學們不理解的成語,教師忽視了這壹環節,含糊而過,給同學帶來了學習上的陰影。這些只是學生給我提出的,可能還有壹些細節出現了紕漏,作為當局者的我也沒有意識到,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悉心聆聽、快速分析、及時指出。
亡羊補牢寓言故事2“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是我這個學期剛學會的。
在這則語言中主要內容講:'在古時後,有壹個人發現自己的羊圈破壹個大窟窿,丟壹只羊。他聽到街坊的勸告,那是左耳進,右耳出的,第二天,他又丟壹只羊,後來他醒悟,立刻去把羊圈補好。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因為常常也會因為不聽勸告,造成損失。比如,在山上留下壹根已經燃燒的火柴,就會全山被燒著;因為沖紅燈而造成交通事故等。我想起自己曾經不聽媽媽的提醒而吃‘閉門羹’的事。那是我上二年的時候,媽媽經常去地裏幹活。為能讓我放學有家可歸,媽媽經常讓我把鑰匙帶上。可是有壹天,我出門上學時,背後聽到媽媽的提醒,還都不發覺自己沒有帶鑰匙,把媽媽的話當作耳邊風。放學回家,媽媽沒有在家裏,我只好呆在門口等媽媽回來,天漸漸黑,我又寒冷,又饑餓。好不容易等到媽媽回來,才開門,讓我進家裏。
從那以後,我每天出門前都要很習慣地摸壹摸脖子上有沒有鑰匙。媽媽再也沒有批評我是‘馬大哈’,‘冒失鬼’。
學這則寓言後,使我更加明白壹個人做錯事情,只要聽別人的勸告,並及時改正,就不算晚。
亡羊補牢寓言故事3今天,我們學習《亡羊補牢》這篇寓言故事。這篇寓言故事讓我明白要聽取別人的意見,不要失去東西才知道改正。
這篇寓言故事主要講的是:壹個牧民,他家裏的羊圈裏養許多只羊,可是他家的羊圈旁有壹個小洞,正好能鉆進去壹只狼。有壹天,壹只狼從那個小洞鉆進去,它就把壹只羊給叼走。到第二天,牧民發現就少壹只羊也就沒在意,別人勸他把那個小洞給補上。他也沒有聽。到晚上,那只狼又從那個小洞鉆進去,又把壹只羊給叼走。這回牧人才聽勸告,就把那個小洞給補好。其實在以前我也犯過這樣的錯誤。這件事是這樣的:那個時候我寫字的姿勢不對,老師就說,讓我把自己的寫字姿勢改壹下。我沒有聽老師的勸告,過壹段時間,我的眼睛近視,在我近視之後,我戴上眼鏡,戴眼鏡的感覺很不好,所以我聽老師的勸告,改正我寫字的姿勢。又過壹段時間,我的眼睛又不近視,我的感覺突然變好。
這個是我的壹個小故事,這個小故事讓我明白要聽取別人的勸告。不要自己失去壹些東西才能改正。
亡羊補牢寓言故事4暑假裏,爸爸給我買本叫《短小文言文》的書。我在裏面讀到壹篇叫做《亡羊補牢》的故事,故事很簡單,說是羊圈因為破,裏面的羊也給狼叼走,牧羊人發現後把破的羊圈補。
故事告訴人們,發生問題,要及時作出補救。初讀這個故事,覺得很有道理,可是仔細壹想,便感到還有問題。在故事裏,雖然牧羊人及時把羊圈補好,但同時建好的羊圈,既然這個地方破,也就無法保證別的地方壹定固若金湯。破壹處,補壹處,再多的羊,也會死得光光的。所以我想,如果我是那個牧羊人,要對羊圈來壹個全面的加固才好,或者幹脆拆,重新建壹個更加好的、更加牢固的羊圈。想起我家對出去的那條馬路,今天壹個坑,明天就有工人給補上;但後天卻又出現壹個更大的坑。
及時補修,應該說是件好事。但如果滿足於縫縫補補,我認為是永遠弄不好的。經常從電視新聞裏看到這個地區發生礦難,那個地區又發生礦難,悲劇發生後,總會聽到有些人說要去補救,這就和人們常說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壹樣,妳頭痛,有可能是妳身體的別的部位引起的,要去做全面檢查,對癥下藥,這樣才可把病完全醫好。話又得說回來,能夠做到亡羊補牢,還是很不錯的,這也是這個成語壹直從遙遠的過去傳到今天的原因。但是比起這個成語來,我還是更喜歡未雨綢繆,它的意思是,盡管還沒有下雨,但不妨先爬上屋頂把茅草蓋厚實,把門窗加固好。
只有事事預先想個周全,準備工作到位,才能避免問題出來後手忙腳亂、跌煞拌倒。
亡羊補牢寓言故事5很久很久以前,有個人養了壹圈羊。壹天早晨,他發現少了壹只羊,仔細壹查,原來羊圈破了個洞,夜裏狼鉆進來把羊叼走了壹只。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修,把洞堵上吧!”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麽?多此壹舉。”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壹只。
原來,狼又從洞口鉆了進來,又叼走了壹只羊。他很後悔自己沒聽從鄰居的勸告,便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從此以後,狼再也不能鉆進羊圈叼羊了。
亡羊補牢寓言故事6從前有壹個牧民,養了許多羊,白天放牧,晚上等清點完數量之後就把它們趕進壹個用柴草和木樁等物圍起來的羊圈內。每隔壹段時間,他就把許多又肥又大的羊賣給了附近壹家開“小肥羊”的火鍋店,牧民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這天壹大早,他來到羊圈邊上,照例數了數羊的只數,突然發現少了壹只準備過段時間就賣掉的肥羊野山羊,卻多了壹只。牧民非常納悶自言自語地說:“怎麽會少了壹只呢?難道我昨天數錯了嗎?不可能呀。”他左看看,右瞧瞧,這時壹位鄰居走了過來,對他說:“張三,妳看看妳的羊圈,該好好修壹修了,破了個窟窿,夜間有狼從窟窿裏鉆了進來,把壹只羊叼走了。” 經鄰居的提醒,他也看到了那個洞,可他想,既然那個洞帶來壹只野山羊,說不定會帶來更多的羊,沒準第二天,就會多了壹只野公羊了。牧民偷著樂。於是他不不慌不忙地說:“羊已經丟了,還去修羊圈幹什麽呢?”沒有接受鄰居的好心勸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不但沒有多壹只野公羊,反而多了許多被咬傷的肥羊和失蹤了肥羊。“氣死我了,這個月再這樣下去我就沒法給‘肥羊’店交貨了。我的好日子就到頭了”想到這裏,牧民趕緊拿來柴草和木樁堵上那個窟窿,又把羊圈的圍墻修高,把羊圈修得牢牢實實的。
從此,這個牧民的羊就再也沒有被野狼叼走過了。
牧民的故事告訴我們:犯了錯誤,遭到挫折,這是常見的現象。只要能認真吸取教訓,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繼續犯錯誤,遭受更大的損失。
亡羊補牢寓言故事7壹天放羊人正在屋裏吃飯,他聽到鄰居在喊他,他急忙跑出屋外,看見鄰居在他家羊圈旁,鄰居說妳還不快過來看壹下,放羊人馬上過去壹看,誰知,這裏有狼的爪印,而且羊圈旁邊還有壹個大洞和壹塊羊的骨頭,放羊人壹進去小羊們就瘋了壹樣的在裏面跑起來,壹看就知道這裏面有狼來過,而且還叼走了壹只羊。鄰居們都勸放羊人把那個大窟窿堵好,可誰知放羊人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麽呢?人們拿他沒辦法,只好紛紛回家。
第二天早晨,放羊人像往常壹樣來到羊圈,壹看,的羊又少了壹只,而他依舊沒有在意,時間壹天天過去,壹天,兩天,三天每天他都有壹只羊丟了,看來,他的損失越來越多。人們又去勸了他壹次,可都是無功而返。
壹次別人來這裏買羊,他壹只羊也沒有。看見別人把大把的鈔票放進包裏,自己卻壹個子也沒有,他想起了鄰居的勸告,馬上把羊圈補好了。
這篇成語故事告訴我們要知錯認錯,要是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就會造成很大的損失,我們可不要學習牧羊人呀!
亡羊補牢寓言故事8從前有個人,養幾只羊。壹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少幾只。原來,羊圈破個窟窿,夜裏狼從窟窿裏鉆進去,把那只羊叨走。
街坊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壹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說:“羊已經丟,還修羊圈幹什麽呢?”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又少壹只。原來夜狼又從窟窿裏鉆進去,把羊叨走。
他很後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在修還不晚,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從此,羊再也沒丟過。
這就是寓言《亡羊補牢》。學後我想亡羊補牢,為時不晚這句話說對。這個寓言故事的道理是壹個人做錯事,只要肯接受意見,改正,就不算晚。我覺得那個丟羊的人第壹次有點兒傻傻的,可第二次聽街坊的勸告,變得聰明起來,補好羊圈。不然,他的羊就壹只壹只被叨走,壹只壹只被吃掉,到最後壹只也不剩,那他還靠什麽來吃飯呢?
亡羊補牢寓言故事9最近我看《亡羊補牢》這個成語故事,它主要講述的是:“壹個人養壹群羊,壹天,他去放羊時,發現羊少壹只,壹檢查,發現原來羊圈破壹個洞,鄰居勸他修壹修羊圈,他沒有聽。第二天,他又丟壹只羊,這才後悔沒有聽鄰居的勸告。趕緊把羊圈修好,從此羊再沒有丟過”。
在現實生活中我也見過“亡羊補牢,猶為晚已”的.故事。過年時,我的爸爸經常在家裏吞雲吐霧,我們全家都很不高興,所以我就想勸爸爸戒煙。壹天,爸爸又吸煙,我故意假裝咳嗽起來。爸爸問:“女兒,妳怎麽?”我說:“我能怎麽,聞到煙味受不?”爸爸不解地說:“我吸煙怎麽礙妳的事?”“問題可大,妳壹吸煙,我聞見煙味就咳嗽,而且肺疼,可難受。因為煙裏有很多有毒物質。人家科學家說,吸煙等於吸毒。光您吸毒罷,還捎上我,我還是小孩子。”爸爸不解地說:“我沒想到還會傷害妳,既然這樣,那我以後再也不吸煙。”聽這句話,我心裏太高興。壹個周後,我發現爸爸又在吸煙,可真讓我傷心呀!我又在不停地咳嗽,而且還發燒,經醫生診斷,我得急性肺炎,這下可急壞爸爸,他不斷地自責:“我再也不吸煙!我再也不吸煙!”從此,爸爸這個壞習慣改不少。
許多人幹什麽事情都是“亡羊補牢,猶為晚已”他們壹開始不聽別人的勸告,壹意孤行,只有通過慘痛的教訓,才會改正自己的錯誤。我以後不要做“亡羊補牢,猶為晚已”的事情,要多聽別人的勸告,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不能壹拖再拖。
亡羊補牢寓言故事10這故事出自“戰國策”。戰國時代,楚國有壹個大臣,名叫莊辛,有壹天對楚襄王說:
“妳在宮裏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 妳。妳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壹 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與,氣罵道:“妳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壹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麽不幸。如果妳壹直寵信這個人,楚國壹定要滅亡的。妳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壹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麽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這是壹則很有意義的故事,只知道享樂,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結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敗無疑。
“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例如壹個事業家,因估計事情的發展犯了錯誤,輕舉冒 進,陷入失敗的境地。但他並不氣餒,耐心地將事情再想了壹遍,從這次的錯誤中吸取訓,認為“亡羊補牢”,從頭做起,還不算晚呢!
亡羊補牢寓言故事11戰國的時候,楚國的楚襄王即位後,重用奸臣,政治腐敗,國家壹天天衰亡下去。楚國有壹個大臣,名叫莊辛,看到這樣情況非常著急,總想好好勸勸他,但是楚襄王只顧享樂,根本聽不進別人說的話。有壹天,莊辛實在忍不住了。對楚襄王說:“妳在宮裏和壹些人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國家遲早有壹天會滅亡啊!”
楚襄王聽了大怒,罵道:“妳老糊塗了吧,竟敢這樣詛咒楚國,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壹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麽不幸。如果妳壹直寵信這個人,楚國壹定要滅亡的。妳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壹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就這樣,莊辛見楚襄王不納忠言,只好躲到了趙國。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攻打楚國,楚國幾乎沒有什麽抵擋就讓秦國攻陷了楚國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喪家之犬,逃到城陽城(今河南信陽市壹帶)。到這時,他想到莊辛的忠告,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於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莊辛迎請回來,說:“過去因為我沒聽妳的話,所以才會弄到這種地步,現在,妳看還有辦法挽救嗎?”
莊辛說:“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嗎?”楚襄王說:“我現在太後悔了,不知道現在還遲不遲?”莊辛說:“那我給妳講壹個故事吧”於是,莊辛就講道:從前,有人養了壹圈羊。壹天早晨,他發現少了壹只羊,仔細壹查,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鉆進來,把羊叼走了壹只。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壹修,堵上窟窿吧!”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回答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麽?”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壹只。原來,狼又從窟窿中鉆進來,叼走了壹只羊。他很後悔自己沒有聽從鄰居的勸告,便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從此,狼再也不能鉆進羊圈叼羊了。
楚襄王壹聽到這個故事就明白了莊辛的意思,於是他接著對莊辛說:“莊愛卿,那麽我們該怎麽辦呢?”於是,莊辛給楚襄王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楚國都城雖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來,改正過錯,秦國是滅不了楚國的。楚襄王聽了,便遵照莊辛的話去做,果真度過了危機,振興了楚國。“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
亡羊補牢寓言故事12古時候,有個少年,家裏養了許多羊。他壹天中最快樂的時刻便是將草料放進羊圈,聽著羊兒咩咩歡叫的聲音,看著羊兒開心吃草的樣子。壹天傍晚,他砍柴歸來,看見羊圈破了個窟窿。因為又累又餓,他沒怎麽在意這事,回屋子吃了些食物,便躺在床上睡著了。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他就捧起鮮嫩的草葉朝羊圈走去。哎呀!羊圈破的窟窿似乎比昨日更大了些,他三步並作兩步跑進羊圈數了數,羊少了好幾只。
羊呢?他自言自語地說。這時,壹位老鄰居走過來對他說:壹定是夜晚,大灰狼從壞了的羊圈裏鉆進去把妳的羊叼走了。妳家的羊不見了,但現在修補羊圈還不算晚。少年心中十分懊悔,心想:如果昨晚把羊圈修補好,羊也就不會跑掉。但是,正如老鄰居所說,雖然少了幾只羊,再補羊圈也還來得及。
於是,少年趕緊從屋裏拿來工具,敲敲打打,壹會功夫,羊圈修補得結實牢固了。從那以後,他還是每天快樂出門快樂而歸,家裏的羊再也沒少過。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錯誤發生的時候,如果及時改正和補救,還不算晚。
亡羊補牢寓言故事13《戰國策》記載:“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接下來,我們便來簡述壹下這段話的來歷。
戰國時期,楚國有壹個大臣,名叫莊辛大臣。有壹天,莊辛大臣對楚襄王說:“妳在宮裏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妳。妳和這四個人只顧奢侈淫樂,不理國家政事,郢都壹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興,氣呼呼地罵道:“妳老糊塗了嗎?故意說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
莊辛大臣不慌不忙地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壹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麽不幸。如果妳壹直寵信小人,楚國壹定要滅亡的。妳既然不相信我的話,那請允許我到趙國躲壹躲,看事情究竟會怎麽發展下去。”襄王同意了。
結果,莊辛大臣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就派兵侵楚了,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北)。他才覺得莊辛大臣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大臣找回來,詢問他解決的辦法。莊辛大臣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接下來,莊辛大臣便給襄王講了個故事:
從前有個人,養了幾只羊。壹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少了壹只。原來羊圈破了窟窿,夜間狼從窟窿裏鉆進來把羊叼走了。鄰居勸告他說:“趕快把羊圈修壹修,堵上那個窟窿吧。”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麽呢?”他沒接受鄰居的勸告。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又少了壹只。原來狼又從窟窿裏鉆進來把羊叼走了。他很後悔,不該不接受鄰居的勸告。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從此,他的羊再沒有被狼叼走的了。
莊辛大臣看到襄王聽得津津有味,便給襄王具體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古時賢王商湯、周武王,都是在只有百裏左右的土地上發展強盛起來的,創建了商朝和周朝。而暴君夏桀、商紂雖然有天下,卻不免亡國。現在楚國的領土雖然比以前小了不少,但合計起來也有幾千裏,豈止是百裏左右啊。楚國都城雖然被攻破,但只要大王您振作起來,改正過去的不當之處,秦國是滅不掉楚國的。”楚襄王聽了,眼睛壹亮,果真按照莊辛大臣的話去做,真的度過危機,振興了楚國。——《戰國策·楚策四》
亡羊補牢寓言故事14亡羊補牢:羊逃跑丟失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出自《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故事內容:
從前有壹個牧民,養了幾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趕進壹個用柴草和木樁等物圍起來的羊圈內。
壹天早晨,這個牧民去放羊,發現羊少了壹只。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有狼從窟窿裏鉆了進來,把壹只羊叼走了。
鄰居勸告他說:“趕快把羊圈修壹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說:“羊已經丟了,還去修羊圈幹什麽呢?”沒有接受鄰居的好心勸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又少了壹只羊。原來狼又從窟窿裏鉆進羊圈,又叼走了壹只羊。
這位牧民很後悔沒有認直接受鄰居的勸告,去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於是,他趕緊堵上那個窟窿,又從整體進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實實的。
從此,這個牧民的羊就再也沒有被野狼叼走過了。
牧民的故事告訴我們:犯了錯誤,遭到挫折,這是常見的現象。只要能認真吸取教訓,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繼續犯錯誤,遭受更大的損失。
寓意:
犯了錯誤,遭到挫折,這是常見的現象。只要能認真吸取教訓,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繼續犯錯誤,遭受更大的損失。
亡羊補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亡羊補牢寓言故事15亡羊補牢寓言故事概括
1、在從前有壹個牧民,養了幾十只羊,白天放牧,晚上趕進壹個用柴草和木樁等物圍起來的羊圈內。
壹天早晨,這個牧民去放羊,發現羊少了壹只。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有狼從窟窿裏鉆了進來,把壹只羊叼走了。
鄰居勸告他說:“趕快把羊圈修壹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說:“羊已經丟了,還去修羊圈幹什麽呢?”沒有接受鄰居的好心勸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又少了壹只羊。原來狼又從窟窿裏鉆進羊圈,又叼走了壹只羊。
這位牧民很後悔沒有認直接受鄰居的勸告,去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於是,他趕緊堵上那個窟窿,又從整體進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實實的。
從此,這個牧民的羊就再也沒有被野狼叼走過了。
牧民的故事告訴我們:犯了錯誤,遭到挫折,這是常見的現象。只要能認真吸取教訓,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繼續犯錯誤,遭受更大的損失。
2、在從前,有人養了許多羊。壹天早晨,他發現少了壹只羊,仔細壹查,原來羊圈破了個大窟窿,夜裏狼鉆進來,把羊叼走了。
於是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壹修,堵上窟窿吧!”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回答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麽?”
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壹只。原來,狼又從窟窿中鉆進來,又叼走了壹只羊。他很後悔自己沒有聽從鄰居的勸告,於是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從此,狼再也不能鉆進羊圈叼羊了。
亡羊補牢寓言故事道理
1、如果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2、道理;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錯誤是人人都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盡可能的減少錯誤出現的機會。
3、其實人不怕做錯事情,就怕做錯了不及時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時改正,而且還不斷地錯上加錯,時間長了,最後可能連補救的機會都沒有了。
4、“補牢”的時候,先看看羊圈裏的羊是否因耽擱時間太久已經全部死亡,如果不及時補救,那麽即便補救了也無濟於事了。
亡羊補牢寓言故事賞析
《亡羊補牢》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壹篇課文《寓言兩則》的第壹篇語言。它通過壹個養羊人兩次丟失羊,修羊圈的故事,告訴我們:壹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這則寓言內容較短,清潔簡明有趣,寓意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