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雞焉用牛刀,比喻辦小事情,何必花費大力氣,也就是不要小題大做。殺:處置,執行,做;雞: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小事物;牛刀:有強大功能,能力大的人或物。
成語出處:
“殺雞焉用牛刀”原作“割雞焉用牛刀”。這個成語,出自《論語·陽貨》,又見於《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春秋末期,孔子的學生子遊在魯國武城縣做縣官。有壹次,孔丘來到武城,聽見彈琴唱歌的聲音,他微笑了壹下,對子遊說:“治理武城這個小地方,根本用不著禮樂。比如殺雞,何必用宰牛的大刀(原文是“割雞焉用牛刀”)!”
子遊引用孔丘以前講過的話來反駁他:“以前我聽老師講過,君子學了禮樂就能相親相愛,小人學了禮樂就易於驅使。我照妳的話去做,為什麽又取笑我?”孔丘聽了子遊的辯駁,連忙改口說:“子遊這話講得對,我剛才說的那句話,不過是開個玩笑罷了!”
後來,人們引用“殺雞焉用牛刀”或“割雞焉用牛刀”這個成語,來比喻辦小事情,何必花費大力氣,也就是不要小題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