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成語故事 - 與孔子相關的成語介紹

與孔子相關的成語介紹

孔子是我國史上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 家、 政治 家。那麽有關孔子 成語 都有哪些?下面是我為妳 收集 整理的有關孔子的成語,希望對妳有幫助!

有關孔子成語

 做為 歷史 上著名的歷史人物--孔子,他壹生從事傳道、授業、解惑。被尊稱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在他去世後,他的弟子極其再傳弟子,把他的言行和思想記錄下來。其中關於出自於他的成語也是非常的多。

 1、盡善盡美:就是形容好到極致,毫無缺陷。這個成語主要來自於孔子在齊國時期,那時的他有機會欣賞到他認為比較美妙的音樂,於是發出感慨?盡善矣,又盡美也!?,壹連好幾天總是想著它,無時不忘。後來這個成語可就用來形容孔子對音樂的癡迷。後來就被後人形容貧窮。

 2、侃侃而談:表示不慌不忙的談論著事情。在朝堂上的孔子是壹個壹舉壹動都立求符合周禮的人。在家鄉,他說話溫和恭順,就像是不會說話壹樣,而不是向朝堂上壹樣有些謹慎罷了。在君王不在的情況下,與同級官員說話總是侃侃而談,理直氣壯;君王在的時候就是和顏悅色的神情,有恭敬又有些不安生的情緒。

 3、不舍晝夜:表示時間的不停的轉動以及流逝之意。從這個成語就看的出孔子是個時間觀念很強的人,他還曾說過?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話來感嘆時間的流逝。

 4、道不拾遺:用來形容社會風氣道德良好。當時的孔子在魯國擔任了幾任官職,那時魯國的政治有很大的改良,像賣東西的都不會討價還價,掉了東西也不會驚惶。老百姓都有自己的人格。

關於孔子的 典故

 孔子也並不是從剛出生就是聖人,他也是經歷了壹些磨難才會有今天的成就,才會成為我們偉大的聖人。關於他的 故事 有很多,其中最出名的就要數他拜師的故事了。

 在他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但是他還是認為自己的知識並不是那麽的淵博。於是在他三十歲的時候,就離開了自己的家鄉曲阜,來到洛陽想要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但是孔子的家到洛陽並不是那麽的近的,之間的距離恐怕有上千米,於是孔子到洛陽的過程中基本上是都是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直到幾個月後,終於來到了洛陽城。準備進洛陽城的時候,他瞧見壹架馬車,在馬車的旁邊站著壹位將近七十多歲的老人。身穿長袍,頭發和胡子全部白了,看上去很有學問的樣子。於是孔子猜測這位老人可能是自己要 拜訪 的老子先生吧!便上前行禮詢問:?老人家,您就是老子先生嗎?老人見這位年輕人壹眼就認出了自己,就有些納悶。孔子見老人神情疑惑,於是上前說:?我是學生孔丘,特地前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徒弟吧。?老人才恍然大悟:?原來妳就是仲尼,聽說妳要來,我特地在這裏迎妳,研究學問妳不比我差,可為什麽還要拜我為師呢?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壹定會大有長進的。?

 從這以後,孔子每天都跟在老師身旁,有不懂的就隨時問,而老子也毫無保留的將自己知道的傳教給他。

孔子治學的故事

 壹說起古聖先賢,在人們心中壹閃而過的就是孔子。孔子弟子三千,其中約有72位賢人。時至今日,世界各地沒有不知道偉人孔子的。在西方各國很多地方都樹立孔子的聖像,可見人們如何仰慕這位偉人的高風。

 關於這位偉人的的學說博大精深,若從壹個學者的角度來發掘孔子的治學思想,從中受益,肯定能帶給我們不壹樣的感受。孔子生活在壹個?禮崩樂壞?的時期,他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對社會現實也是秉著積極的態度,希望在世能夠有所作為。或許是出於對社會的關註,在孔子的治學領域中,偏重的是社會政治,人文倫理等方面。在他的治學成就上,不僅僅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還對中華文明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作為壹名教育家,他自己始終是以自己的治學之道作為教人於己的藍本,換壹種說法就是,他之所以能夠在教育上面取得成就,還要來自於他的治學之道的思想。曾在《論語》的開篇就有壹句?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就看得出來他的觀點,他認為治學和育人是兩個相通的壹面。後來又在?學而不厭,會而不倦?中能夠讀到孔子不但樂學而且還樂教。

 在治學和與人方面,他認為兩者是不可分割的,並且還非常註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生活與治學中,他也常常發出感慨,註重訓練學生從實踐中獲得知識。?有教無類?算的上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他沒有提出教育機會均是相等的概念,但是從他的教育思想和種種實踐卻體現了教育機會均等的理論。

猜妳喜歡:

1. 孔子關於成功的名言

2. 中國歷史人物孔子簡介

3. 國學經典孔子集語簡介

4. 孔子的歷史簡介

5. 關於孔子的生平簡介

6. 孔子後代輩分對應的字